日媒:安倍應認清中日關系大局 不應以中國為假想敵
2015-07-30 10:01:46? ?來源:環球網 責任編輯:王海云 王海云 |
分享到:
|
【環球網報道 記者 王歡】日本共同社副評論委員長森保裕7月29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安倍應該認清楚中日關系大局,而不應該屢屢以中國為“假想敵”。 文章稱,日本政府日前以中國在東海所謂的“中日中間線”中方一側單方面推進新的油氣田開發為由,公開了開發設施的航拍照片和地圖。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參院和平安全法制特別委員會上,指責中方之舉違反兩國2008年6月就資源共同開發達成的共識。文章認為,安倍政府之所以強調中國的海洋活動,是有意推動輿論反對強烈的安保相關法案通過。中國稱開發活動在主權范圍內,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并對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安保法案表示關切。 文章指出,在迎來“二戰”結束70周年之際,能否以此為契機來修復因釣魚島和歷史認識問題惡化的兩國關系,中日兩國正面臨關鍵時刻。安倍政府不應以中國為“假想敵”,而應該認清中日關系大局,冷靜應對。 公開照片的起因之一是日本右翼媒體《產經新聞》7月6日刊登的右翼評論家櫻井良子題為《中國基地 東海上也存在》的投稿文章。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此后證實中方正在東海推進新的油氣田相關設施建設。 日本政府22日在外務省網站公開了由防衛省提供的14張照片。菅義偉宣布,確認2013年6月以后在“中日中間線”的中國一側有12個新增開發設施,加上此前的4個共有16個。 從投稿文章可知,櫻井在照片公開之前已獲得日本防衛省的相關資料。安倍是在其作為其支持基礎的保守層內“鷹派”壓力下決定公開照片的。其背景原因可能在于,對安保相關法案在眾院通過之后支持率急速下跌感到擔憂。 文章指出,基于中日共識使東海成為“和平、合作、友好之海”十分重要。不過,中國的開發并非突然出現的問題。基于中日共識的相關條約締結談判在2010年9月發生中日撞船事件后中斷,從那時起開發問題一直隱現。 據公開的照片顯示,日本防衛省確認開發設施的設置時期分別為2013年6月、7月、10月、2014年4月、5月、6月、8月、2015年3月、5月和6月。文章認為,若日本認為設施設置存在問題,為何不一經發現就公開照片進行抗議?從最初發現經過兩年多之后,一并公布12個的做法令人質疑。原本,中國的開發集中在日本主張的東海“中日中間線”的中方一側,日本也存在對此容許的意見。 然而,2015年版《防衛白皮書》在日本自民黨國防小組會的要求下添加了有關中國開發的內容。安倍政府要通過防衛白皮書,繼而公開油氣田照片,把中國作為“假想敵”向輿論呼吁以促使安保法案通過,這一意圖可以明顯讀出。 文章還指出,中日關系在2014年11月首腦會面以后開始趨于好轉。中國在關切安倍戰后70周年談話的同時,邀請其出席9月3日舉行的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活動。據悉,安倍考慮在紀念活動前后訪華。在這一敏感時期,為通過安保法案把中國作為“假想敵”擺上臺面,不能不說是一場“危險的賭博”。 文章最后稱,完全修復中日關系,返回2008年中日共識的起點是重中之重。基于共識的條約締結談判倘若重啟,就可以圍繞油氣田開發的各種疑慮坦率磋商,推進相互理解以實現共同開發,緩和東海緊張局勢。 |
相關閱讀:
- [ 07-01]華人學者:中日關系存心理疲勞 民間交流已超政治
- [ 06-08]日媒:中日關系緊張緩解 亞投行問題對立轉合作
- [ 06-08]日本須珍視中日關系回暖勢頭
- [ 05-26]綜述:習近平對中日關系的五次表態都說了什么?
- [ 05-25]中日關系:讀懂“德不孤必有鄰”的經緯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