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后,養母送二田口上小學。二田口說,很多小伙伴都有兄弟姐妹,但自己孤身一人,每當有其他小朋友欺負自己時,養母總能及時出現并制止。二田口對記者說,養母一輩子沒受過什么教育,甚至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但是對于他的教育卻是一直非常上心。二田口念的初中,一個年級有200多人,只有很少幾個人考上高中。在養父母的大力支持下,二田口1960年考上了北京鋼鐵學院。二田口說,當時自己所住整條街上,沒有幾個人能念到大學。養父在1961年去世之后,家里經濟變得十分困難,二田口曾想退學,然后找工作補貼家用。但是養母鼓勵二田口說,“咱們咬咬牙就過去了”,堅決讓他念完大學。 1965年大學畢業后,二田口分到沈陽礦山機器廠。這一工作就是20多年,一直到1989年回到日本。 二田口說,截至目前,自己所遇到的最悲傷的事情就是養母1975年因心臟病去世。二田口父親的老家是日本熊本縣,2000年他曾去那里掃過墓,但后來再也沒去過。二田口1989年來到日本之后,每年至少要返回中國一次給養父母掃墓。“在我的有生之年,只要自己能動,就會一直堅持下去。哪怕有一天動不了了,也會交代我的孩子代替自己去中國掃墓。” 2008年,考慮到養母的墓地在一個小山上比較孤單,在回中國上墳時,二田口就花高價新買了塊位置較好的墓地,以報答養母對自己的恩情。 二田口說:“希望安倍政權能夠正確認識那段給亞洲鄰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的侵略戰爭,以史為鑒,向曾遭受日本侵略與殖民地統治的各國人民誠摯道歉,并與中國等周邊國家搞好關系。” (本報東京7月30日電) 二田口國博在翻看養母的照片。本報記者 劉軍國攝 延伸閱讀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無條件投降。滯留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開拓團的婦女、兒童被遺棄。飽受戰爭創傷的中國人民克服重重困難,收留并養育了數以千計的日本遺孤。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中國政府從中日友好及人道主義出發,為遺孤們尋找親人、重返日本提供了大力幫助。1984年3月,中日兩國政府達成《關于解決在華日本孤兒問題協商結論》,對遺孤身份的確認、回日本尋親的組織以及兩國政府的協調工作等都做了詳盡的規定。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絕大多數遺孤已陸續返回日本定居。 今天,中國政府和人民對日本遺孤跨越國界的愛仍在日本遺孤心中延伸,許多遺孤對中國養父母的恩情銘記在心,關注中國的繁榮發展,并積極投身中日友好事業。 本報駐日本記者 劉軍國 |
相關閱讀:
- [ 07-15]李源潮會見日本侵華戰爭遺孤代表團
- [ 12-14]日本士兵1937年攝影再現日軍侵華戰爭過程
- [ 07-07]日本侵華戰爭:930余城市被占 中國軍民傷亡超3500萬
- [ 07-14]日本二戰老兵回憶侵華戰爭經歷 吁放棄修憲(圖)
- [ 01-09]中國邀請日皇太子訪華 日民間擔心要求就侵華戰爭表態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