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老大”開放所有權經營權 減免三年所得稅收
2015-08-03 06:53:24??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鐵老大”日前再次向社會資本發出了邀請。國家發改委在最新發布的《關于進一步鼓勵和擴大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鐵路的實施意見》中,明確全面放開鐵路投資與運營市場,向社會資本開放鐵路所有權和經營權,并給予社會資本3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等優惠政策。專家指出,社會資本進入鐵路既能擴大融資渠道,形成多元投資格局,還能推動鐵路行業轉型升級發展。 四大渠道引“活水” 我國鐵路建設經過近年來高強度投資之后,融資壓力日益加大。業內人士指出,鐵路建設不能再靠國家投資單打獨斗,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勢在必行。 3年前,鐵道部曾發布有關政策,“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依法合規進入鐵路領域”,并特別強調“對民間資本不單獨設置附加條件”。 此次政策開放力度進一步加大,《意見》積極鼓勵社會資本全面進入鐵路領域,除法律法規明確禁止的外,列入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國家批準的專項規劃和區域規劃的各類鐵路項目均向社會資本開放。 新政策在投融資方式上開辟了四大渠道,包括:一是支持社會資本以獨資、合資等多種投資方式建設和運營鐵路,向社會資本開放鐵路所有權和經營權;二是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運用特許經營、股權合作等方式,通過運輸收益、相關開發收益等方式獲取合理收益;三是支持鐵路總公司以股權轉讓、股權置換、資產并購、重組改制等資本運作方式盤活鐵路資產,廣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擴大鐵路建設資金籌集渠道,優化存量資產結構;四是拓寬鐵路發展基金吸引社會資本的渠道,擴大基金募集規模。 收益問題阻礙民資 雖然政策對社會資本逐步放開,但事實上民資投資鐵路建設并不積極,主要原因是收益問題。北京交通大學教授趙堅介紹,目前我國實行鐵路運價管制,鐵路還承擔了大量的社會公益性運輸,即使今年上調了運輸價格,客運也出現了扭虧為盈的變化趨勢,但鐵路仍不可能是高收益行業。 鐵路投資動輒數百億,但民資回報收益卻難以保障,此外,民資收益不能直接從市場獲得,難以獨立清算。 圍繞上述問題,新政策特別要求,各級發展改革部門及時向社會公開發布項目信息,優先推薦市場前景較好、投資預期收益較穩定的鐵路項目;對按規定實行市場調節價的鐵路項目,由企業根據市場供求和競爭狀況自主制定具體運價水平;督促鐵路總公司要抓緊完善清算體系,公開清算規則,健全清算平臺,探索建立市場化清算和爭議協調、仲裁機制。 “市場人士擔心是有道理的,從軌道交通來說,社會很多時候是一個基礎設施工程,是一個類似于公益設施,它要盈利比較困難。”財經專欄作家葉檀建議,現在來說,盈利有幾種辦法,第一種辦法是有人提出的土地綜合開發利用,軌道交通運行主要還是通過周邊土地開發來帶動;另外提出來如果有具體現金流的比較穩健的項目,可以讓民企去做,這樣項目雖然盈利不多,但是可以保證長期現金流,收費是有來源的;第三個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向它的擠壓品之類的拓寬,對于融資會有一定好處。 |
相關閱讀:
- [ 07-31]廈門兩部門聯手整治占道經營
- [ 07-31]兩部門聯手整治占道經營 主要針對電動三輪和小貨車
- [ 07-30]拿口鎮:農資經營戶100%簽訂誠信承諾書
- [ 07-29]莆田綬溪公園仿古街經營點 下月14日公開競價
- [ 07-29]從DF冰淇淋看餐飲品牌如何實現多元化經營
- [ 07-29]赴三明清流嵩溪鎮暑期社會實踐隊:探尋電商經營之道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