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還有毛澤東的《(共產黨人)發刊詞》《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以及毛澤東在延安抗大和陜北公學的講課、講演、報告等;周恩來的《抗戰軍隊的政治工作》《論統一戰線》;朱德的《論抗日游擊戰爭》《八路軍半年抗戰的經驗與教訓》;劉少奇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等領導人的著作,為取得全民抗戰勝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南。
②戰斗的媒體
《新華日報》創刊號
1937年1月,新華通訊社在延安正式成立,其前身是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成立的紅色中華通訊社(簡稱紅中社),紅中社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成立最早的新聞通訊社。在瑞金時,紅中社曾創辦《紅色中華》報,到延安后改名為《新中華報》。
《解放日報》創刊號
1940年12月30日,中國共產黨創建的第一座廣播電臺——延安新華廣播電臺在延安王皮灣村開始播音,主要播報中央重要文件、《解放》周刊和《解放日報》的重要文章、國際國內新聞、革命故事和抗日歌曲等。淪陷區和國統區有數十萬臺收音機能收聽到延安臺的廣播,不少聽了廣播的青年人冒著生命危險,穿過層層封鎖,奔向延安及各抗日根據地。
1941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創辦了第一份大型的、每日出版的機關報《解放日報》,刊發評論社論,報道戰況,宣傳共產黨員、戰斗英雄、勞動模范,成為抗日戰爭時期及解放戰爭初期根據地影響最大的報紙。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任弼時等,都曾為報紙撰寫社論、代論、文章,《解放日報》成為中央直接發出聲音的平臺。
1938年1月11日,《新華日報》在漢口正式創刊,這是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國統區公開出版發行的惟一機關報。1938年10月,日軍進逼武漢,從延安趕回武漢的周恩來,一邊部署在重慶準備出版《新華日報》,一邊和《新華日報》部分員工一起堅守武漢。在日軍占領武漢數小時前,周恩來口述了《新華日報》在武漢的最后一篇社論《告別武漢父老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