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犀利的畫筆
連環畫《大戰臨沂》
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美術工作者紛紛“跑向熱情洋溢的群眾團體,跑向炮火紛飛的戰場……也跑向落后的城市或古老的鄉村”,他們組成了延安魯藝木刻工作團、上海漫畫界救亡協會、抗日漫畫宣傳隊、戰地寫生隊等抗戰隊伍,創作出一大批抗日救亡主題的美術作品,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斗志。
早在“九一八”事變之前,日寇已開始在我國東北橫行,繪畫大師徐悲鴻于1930年完成了大型歷史題材油畫《田橫五百士》,歌頌中國人民寧死不屈的精神。“九一八”事變之后,他又創作了《徯我后》《愚公移山》。吳作人的油畫《不可毀滅的生命》《空襲下的母親》,唐一禾的《女游擊隊員》《七七的號角》,王式廓的《平型關大戰》等作品,抒發了高昂的愛國激情。
木刻畫和連環畫以其大眾性、宣傳性、教育性等特點,成為抗戰主題美術作品中的重要形式。1938年7月,連環畫《大戰臨沂》再現了血戰臺兒莊的悲壯場面。著名木刻家賴少其的《抗戰門神》,在1939年春節懸掛在桂林以及抗戰大后方的千家萬戶中。延安魯藝木刻工作團的成員彥涵創作了木刻年畫《保衛家鄉》和木刻連環畫《狼牙山五壯士》《當敵人搜山的時候》《把她們藏起來》《不讓敵人搶走糧食》等作品。延安魯藝木刻工作團胡一川、羅工柳、雛雅、劉韻波等創作的木刻連環畫《抗戰十大任務》,廣泛宣傳了八路軍抗戰的主要任務。李少言的《日軍守備隊的生活》《八路軍一二〇師在華北》,王朝聞的《姆媽》,古元的《走向自由》《新舊光景》等木刻連環畫,都受到了百姓的喜愛。
徐悲鴻創作的大型油畫《田橫五百士》
漫畫家華君武1938年來到延安,先后創作《肉骨頭引狗》《豐收》《誘降》等作品,以犀利的筆調反映現實。上海的愛國畫家們組成抗日漫畫宣傳隊,在周恩來、郭沫若的領導下,奔赴南京、蘇州、無錫、長沙、桂林、金華等地,以畫筆作武器,宣傳抗戰。1935年,張樂平筆下的三毛漫畫形象誕生,張樂平創作了很多抗日救亡漫畫,如《不愿做奴隸的同胞都起來了》《一顆子彈必須打死一個敵人》《敵寇臉譜》《日寇投降》、《王八別傳》等。葉淺予的《戰時重慶》,穆一龍的《蜿蜒南下》,高龍生的《國破山河在》,蔡若虹的《全民抗戰的巨浪》,女漫畫家梁白波從女性視角創作的《有千萬個人在等待你,披上這條光榮的頭巾》《站在日軍面前的巨人——游擊隊》等作品極具思想和藝術感染力。
⑥燃燒的文字
在中國共產黨團結和組織下,文藝工作者以筆為刀槍,以文字為子彈,投身抗戰。
1942年,毛澤東發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一大批文藝工作者,奔赴抗戰前線,創作了一大批具有戰斗力、感染力的文學作品。
在抗戰文學的寫作上,深受淪亡之苦痛的東北作家走在了最前列。蕭紅的《生死場》與蕭軍的《八月的鄉村》兩篇小說在當時產生了很大反響,魯迅將他們列入“奴隸叢書”,并親自作序。隨后,又有舒群的《沒有祖國的孩子》等作品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