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用人觀:治國之要 首在用人
2015-08-04 18:37:00??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孫勁貞 |
分享到:
|
【學習路上按】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規定(試行)》,對解決干部能上不能下問題作出制度規范。《規定》的頒布實施,對于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導向和從政環境,克服為官不正、為官不為、為官亂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治國之要,首在用人。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干部選任等話題發表過一系列重要論述,例如在甘肅調研時,他強調要重用“四種人”,在同中央黨校第一期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進行座談時,他提出干部要做到“心中四有”。學習路上選編了其中一些精彩話語,供網友們學習。 ■ 用人之要重在導向 一定要樹立求實精神,抓實事,求實效,真刀真槍干一場。衡量一個干部的好與差,就是看他能不能辦實事,能不能打開局面。要堅決扭轉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唱高調、尚空談等假大空的惡習。 要樹立正確用人導向,使那些對群眾感情真摯、深得群眾擁護的干部,那些說話辦事有灼見、有效率的干部,那些對上對下都實實在在、不玩虛招的干部,那些清正廉潔、公眾形象好的干部,得到褒獎和重用;使那些享樂思想嚴重、熱衷于形式主義、嚴重脫離群眾的干部,受到警醒和懲戒,用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凝聚黨心民心。 中國有句古話,“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于卒伍”。我們現在的干部遴選機制也是一級一級的,比如,我在農村干過,擔任過大隊黨支部書記,在縣、市、省、中央都工作過。干部有了豐富的基層經歷,就能更好樹立群眾觀點,知道國情,知道人民需要什么,在實踐中不斷積累各方面經驗和專業知識,增強工作能力和才干。這是做好工作的基本條件。 必須看到,在有的地方和部門,正確用人導向并沒有得到很好體現,一些德才平平、投機取巧的人屢屢得到提拔重用,一些踏實干事、不跑不要的干部卻沒有進步機會,干部群眾對此意見很大。 各級黨委及組織部門要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堅持正確用人導向,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努力做到選賢任能、用當其時,知人善任、人盡其才,把好干部及時發現出來、合理使用起來。 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選賢任能,始終把選人用人作為關系黨和人民事業的關鍵性、根本性問題來抓。治國之要,首在用人。也就是古人說的:“尚賢者,政之本也。”“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 ■ 用人之要重在知人 怎樣把好干部用起來?好干部成長起來了,培養出來了,關鍵還是要用。不用,或者用不好,最終等于還是沒有好干部。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見賢思齊就蔚然成風。選什么人就是風向標,就有什么樣的干部作風,乃至就有什么樣的黨風。 用人得當,首先要知人。知人不深、識人不準,往往會出現用人不當、用人失誤。“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長,不知人長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長,則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對干部的認識不能停留在感覺和印象上,必須健全考察機制和辦法,多渠道、多層次、多側面深入了解。 要近距離接觸干部,觀察干部對重大問題的思考,看其見識見解;觀察干部對群眾的感情,看其品質情懷;觀察干部對待名利的態度,看其境界格局;觀察干部處理復雜問題的過程和結果,看其能力水平。 做縣委書記就要做焦裕祿式的縣委書記,始終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 |
相關閱讀:
- [ 08-04]習近平評價抗戰勝利:開啟古老中國“鳳凰涅槃”新征程
- [ 08-04]圖解:盤點習近平10句反腐“硬話”
- [ 08-04]習近平“一帶一路”講話解讀——曬一曬上半年成績單
- [ 08-04]習近平提“精準扶貧”的內涵和意義是什么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