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6日電 當地時間5日,法國方面證實,今年7月29日在位于印度洋上的法屬留尼汪島發現的飛機殘骸,確屬于去年3月8日從吉隆坡飛往北京途中失聯的馬航MH370客機,在失蹤了500多個晝夜之后,MH370航班的殘骸首次被發現。 對于調查人員來說,確定襟副翼來自MH370只是第一步,能否從中發現蛛絲馬跡、解開客機失蹤之謎更受關注。一塊襟副翼殘片,究竟能夠透露出多少有價值的信息?對于未來的搜尋工作又將有什么指導意義?在解開MH370迷霧的路上,仍有太多的障礙需要跨越。 確定MH370已經失事 本次襟副翼殘骸的歸屬確定,系客機墜毀的第一個明確證據,否定了“遭遇恐怖分子劫持以后降落到地面”等傳聞。澳大利亞運輸安全局局長馬丁多蘭就表示,確定殘骸屬于MH370客機,首先可以排除有關MH370在北半球某地消失的理論。 佐證搜尋范圍正確 MH370失聯后,調查人員通過分析相關衛星數據,認定客機在南印度洋一片約12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墜毀,這里距離澳大利亞西南約1800公里,距離發現殘骸的留尼汪約6000公里。 根據印度洋洋流的走向,客機漂浮的殘骸可能最終抵達非洲東海岸,這也是留尼汪島所在的區域。這一發現與此前推算MH370沉落南印度洋的計算吻合。 可通過建模推測失事原因 如襟副翼被證實來自MH370客機,法國實驗室將使用更為復雜的工具以便調查墜機原因,比如分析殘骸的受損情況是由于客機空中解體、還是整機墜入海洋。而觀察這片殘骸上是否有燒焦的痕跡,或許也可確認馬航班機是否在空中爆炸過。 調查人員曾經推測說,航班失事前可能突發故障,導致駕駛員沒有辦法操縱飛機,使飛機持續維持在自動飛行狀態,直到最后燃料耗盡后,以滑行的方式墜入大海當中。 證明飛機或曾經歷“僵尸飛行” 波音公司飛機專家此前指出,一旦確定殘骸屬于失事班機,那么MH370客機可能是經過“僵尸飛行”后自行墜海。 因為從襟副翼的完整狀況來看,航班失事的時候并不是機頭朝下、垂直墜入海中的,否則經過猛烈撞擊,襟副翼應該已經完全被摧毀,飛機有可能是以滑行的方式墜入海中。 藤壺成重要線索 或助力破解馬航之謎 澳大利亞生態學家此前根據照片認定,這片飛機殘骸上附著的甲殼類是鵝頸藤壺或有柄藤壺。 藤壺是一種有石灰質外殼的動物,它會分泌一種黏合力極強的膠質,即便風吹浪打也沖刷不掉。任何漂浮在海上的碎片都會被藤壺所附著。 專家稱,藤壺外殼可以透露出其形成的水生條件,可能大致確定殘骸在水中漂流的時間。根據殘骸上藤壺的種類,甚至有可能確定殘骸來自哪片海域。 生態學家還可以通過研究這些藤壺是在襟副翼表面還是附在了襟副翼兩側,判斷出殘骸是漂在海面上,還是原本沉于海底。 不過專家也指出,盡管這種技術或可幫助將MH370的搜索范圍縮小范圍,但不太可能確定一個準確的位置。 搜索區域仍難以縮小 事實上,僅憑一塊殘骸,仍難以解開MH370失事之謎,考慮到洋流運動的復雜性和時間因素,反向定位飛機失事海域的難度很大,其誤差大于通過分析衛星信號確定搜索區域。 既然客機殘骸隨印度洋洋流漂流,那么,有沒有可能通過洋流走向和漂流時間,反向定位客機可能的失事地點?對此,普遍觀點認為,存在很大難度。 澳大利亞航空安全專家杰夫戴爾表示,找到碎片并不意味著可以縮小搜索范圍。“它證明了我們找對海洋了,但并不能證明找對地點,我不認為這有助于縮小搜尋范圍。” 海洋洋流學家埃里克蜠幥比勒說,“海洋的運行就像一臺龐大的彈球機”,飛機殘骸“可能散布在一個巨大的區域”。(完) |
相關閱讀:
- [ 08-06]從失聯到確認殘?。厚R航MH370搜尋經歷漫長過程
- [ 08-06]馬總理確認留尼汪島飛機殘骸來自MH370
- [ 08-06]馬總理確認留尼汪島飛機殘骸來自MH370
- [ 08-06]大馬稱襟翼殘骸屬于MH370 進一步分析仍將持續數日
- [ 08-05]外媒:多國專家開始鑒定疑似MH370殘骸(圖)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