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強音 凝聚力量(嘹亮的抗戰歌聲)
2015-08-06 17:14:50??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王海云 王海云 |
分享到:
|
開欄的話 彼時國難當頭,千萬中華兒女踏著嘹亮歌聲奔赴疆場,無所畏懼,充滿力量;此時民族復興,全國各族人民發揚抗戰精神建設家園,振奮鼓舞,充滿希望。從今日起,本報推出“嘹亮的抗戰歌聲”欄目,講述歌聲背后的故事,感受抗戰時激情燃燒的歲月。 《八路軍進行曲》 鼓舞人民的隊伍永遠向前 1937年,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中華大地,山河破碎,生靈涂炭,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面對敵人的瘋狂進攻,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英勇阻擊,奮起反抗,書寫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兩年后的冬天,在延安寶塔山上、延河水邊,嘹亮的歌聲響起。 淳樸簡練的語言、鏗鏘有力的節奏、高昂激越的旋律,這就是由著名詩人公木和著名作曲家鄭律成共同創作的《八路軍進行曲》。歌曲生動再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武裝力量不畏艱險、不怕犧牲、浴血疆場、英勇抗敵的歷史畫卷,展現出人民軍隊雄壯豪邁、一往無前、摧枯拉朽的氣勢和力量。 1939年,在人民音樂家冼星海《黃河大合唱》的影響下,鄭律成同公木合作寫出了組歌——《八路軍大合唱》。《八路軍進行曲》就是組歌中的8首歌曲之一。他們把對人民軍隊的無限熱愛填入了歌詞,譜進了樂曲。鄭律成在曲譜的卷首上題寫了8個大字:獻給英雄的八路軍。 這一年冬天,《八路軍大合唱》由鄭律成指揮,魯迅藝術學院在延安中央大禮堂首次演出,獲得了巨大成功。作為《八路軍大合唱》中的一首齊唱歌曲,《八路軍進行曲》因其慷慨激昂振奮人心,受到廣大將士喜愛,逐漸傳唱大江南北,并在各抗日根據地廣泛流傳,鼓舞著八路軍隊伍奮勇殺敵。 “如果說群眾的歌聲像烈火,那么鄭律成就是一顆火種。他走到哪里,哪里就爆發出烈火般的歌聲。”曾和鄭律成一起工作過的同志回憶道,鄭律成在革命搖籃里成長,1939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期間,他耳聞目睹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毛主席領導的秋收起義,遵義會議,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爬雪山、過草地,八路軍、新四軍在敵后開辟根據地,打擊日寇的捷報不斷飛來……所有這些,都激勵著年輕的鄭律成,成為他音樂創作的源泉。 據公木生前回憶,這首歌曲誕生在延安的窯洞里。那是物資匱乏的年代,更不用說樂器了。沒有鋼琴、小提琴,連手風琴也沒有,他們坐在昏暗的窯洞里,借著一根燈芯的小油燈微弱的光亮,神情專注地哼唱著,打著手勢,繞著桌子踱步。有老戰友說,他們是在窯洞里“敲著盆、拍著腿”寫出來的。就這樣經過幾個月的艱苦創作,這首激昂有力的進行曲誕生了。 解放戰爭時期,《八路軍進行曲》更名為《人民解放軍進行曲》。1949年10月1日,這支歌曲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演奏曲目,回響在天安門廣場的上空。1988年7月25日,這首歌曲被中共中央軍委正式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 “不以詩篇為生命,而以生命做詩篇。”如今,兩位創作者都已與世長辭。公木的墓碑上,沒有生卒年月,只刻有這首歌曲的歌詞。生命有限,而歌聲穿越時空,永遠回蕩在人們的心中。 著名歌唱家克里木說,《八路軍進行曲》是他最喜愛的歌曲之一。“一唱起這首歌,就有一種被鼓舞向前的感覺,渾身充滿力量!” 70多年來,這首鏗鏘澎湃的進行曲不僅鼓舞著人民軍隊的昂揚斗志,更激勵一代代中華兒女為建設祖國拼搏奮進。 八路軍進行曲 向前!向前!向前!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腳踏著祖國的大地 背負著民族的希望 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我們是善戰的前衛 我們是民眾的武裝 從無畏懼 絕不屈服 永遠抵抗 直到把日寇逐出國境 自由的旗幟高高飄揚 聽,風在呼嘯軍號響 聽,抗戰歌聲多嘹亮 同志們整齊步伐 奔向解放的戰場 同志們整齊步伐 奔去敵人的后方 向前向前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向華北的原野 向塞外的山崗 |
相關閱讀:
- [ 08-06]大學生暑期追尋抗戰足跡 聽老兵講述抗戰往事
- [ 08-06]敵后戰場是抗戰勝利的堅固支撐
- [ 08-05]獻禮抗戰勝利70周年——“加多寶·學子情”一堂課支教走進革命老區
- [ 08-04]葉挺將軍鏡頭下的抗戰記憶
- [ 08-05]省直團工委舉行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暨首屆經典誦讀比賽
- [ 08-04]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戰的十大精神武器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