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彼時國難當頭,千萬中華兒女踏著嘹亮歌聲奔赴疆場,無所畏懼,充滿力量;此時民族復興,全國各族人民發揚抗戰精神建設家園,振奮鼓舞,充滿希望。從今日起,本報推出“嘹亮的抗戰歌聲”欄目,講述歌聲背后的故事,感受抗戰時激情燃燒的歲月。
《八路軍進行曲》
鼓舞人民的隊伍永遠向前
1937年,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中華大地,山河破碎,生靈涂炭,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面對敵人的瘋狂進攻,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英勇阻擊,奮起反抗,書寫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兩年后的冬天,在延安寶塔山上、延河水邊,嘹亮的歌聲響起。
淳樸簡練的語言、鏗鏘有力的節奏、高昂激越的旋律,這就是由著名詩人公木和著名作曲家鄭律成共同創作的《八路軍進行曲》。歌曲生動再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武裝力量不畏艱險、不怕犧牲、浴血疆場、英勇抗敵的歷史畫卷,展現出人民軍隊雄壯豪邁、一往無前、摧枯拉朽的氣勢和力量。
1939年,在人民音樂家冼星海《黃河大合唱》的影響下,鄭律成同公木合作寫出了組歌——《八路軍大合唱》。《八路軍進行曲》就是組歌中的8首歌曲之一。他們把對人民軍隊的無限熱愛填入了歌詞,譜進了樂曲。鄭律成在曲譜的卷首上題寫了8個大字:獻給英雄的八路軍。
這一年冬天,《八路軍大合唱》由鄭律成指揮,魯迅藝術學院在延安中央大禮堂首次演出,獲得了巨大成功。作為《八路軍大合唱》中的一首齊唱歌曲,《八路軍進行曲》因其慷慨激昂振奮人心,受到廣大將士喜愛,逐漸傳唱大江南北,并在各抗日根據地廣泛流傳,鼓舞著八路軍隊伍奮勇殺敵。
“如果說群眾的歌聲像烈火,那么鄭律成就是一顆火種。他走到哪里,哪里就爆發出烈火般的歌聲?!痹袜嵚沙梢黄鸸ぷ鬟^的同志回憶道,鄭律成在革命搖籃里成長,1939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期間,他耳聞目睹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毛主席領導的秋收起義,遵義會議,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爬雪山、過草地,八路軍、新四軍在敵后開辟根據地,打擊日寇的捷報不斷飛來……所有這些,都激勵著年輕的鄭律成,成為他音樂創作的源泉。
據公木生前回憶,這首歌曲誕生在延安的窯洞里。那是物資匱乏的年代,更不用說樂器了。沒有鋼琴、小提琴,連手風琴也沒有,他們坐在昏暗的窯洞里,借著一根燈芯的小油燈微弱的光亮,神情專注地哼唱著,打著手勢,繞著桌子踱步。有老戰友說,他們是在窯洞里“敲著盆、拍著腿”寫出來的。就這樣經過幾個月的艱苦創作,這首激昂有力的進行曲誕生了。
解放戰爭時期,《八路軍進行曲》更名為《人民解放軍進行曲》。1949年10月1日,這支歌曲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演奏曲目,回響在天安門廣場的上空。1988年7月25日,這首歌曲被中共中央軍委正式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
“不以詩篇為生命,而以生命做詩篇?!比缃瘢瑑晌粍撟髡叨家雅c世長辭。公木的墓碑上,沒有生卒年月,只刻有這首歌曲的歌詞。生命有限,而歌聲穿越時空,永遠回蕩在人們的心中。
著名歌唱家克里木說,《八路軍進行曲》是他最喜愛的歌曲之一?!耙怀疬@首歌,就有一種被鼓舞向前的感覺,渾身充滿力量!”
70多年來,這首鏗鏘澎湃的進行曲不僅鼓舞著人民軍隊的昂揚斗志,更激勵一代代中華兒女為建設祖國拼搏奮進。
八路軍進行曲
向前!向前!向前!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腳踏著祖國的大地
背負著民族的希望
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我們是善戰的前衛
我們是民眾的武裝
從無畏懼
絕不屈服
永遠抵抗
直到把日寇逐出國境
自由的旗幟高高飄揚
聽,風在呼嘯軍號響
聽,抗戰歌聲多嘹亮
同志們整齊步伐
奔向解放的戰場
同志們整齊步伐
奔去敵人的后方
向前向前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向華北的原野
向塞外的山崗
遙憶抗日烽火中那闋《畢業歌》
位卑未敢忘憂國
“同學們,大家起來,擔負起天下的興亡!我們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會的棟梁!”1934年的抗戰烽火中,一闋青春激昂的《畢業歌》從上海響起,唱遍了中國,在日軍鐵蹄蹂躪神州大地的時刻,激勵無數仁人志士前仆后繼共赴國難,共救危亡。
80年后,《畢業歌》的旋律依然沒有老去。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同名電視劇即將登上熒幕。而更多的生長于和平時代的年輕人也開始知曉這曲曾伴隨他們祖父祖母青春時代的勵志抗日名曲。
很多人已經不知道,《畢業歌》其實是上世紀30年代左翼電影《桃李劫》中的一首插曲。影片《桃李劫》攝于1934年,是中國共產黨組織的左翼電影陣地——電通影片公司制作的第一部影片。
該片描寫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中國青年學生坎坷的生活道路。影片開始時,伴隨著畢業歌的朗朗歌聲,一對新畢業的青年學生意氣風發,懷抱報效祖國的凌云壯志走向社會。然而黑暗的社會現實卻讓他們四處碰壁,最終落得家破人亡。此時再度響起的《畢業歌》已成為動蕩不安、烽火連天的抗戰時代控訴社會黑暗吞噬青年的一支悲歌。
作為一支電影插曲,飄逸、火熱又帶有一絲青春不羈的《畢業歌》甫一誕生,便風靡了中國的大江南北,傳唱度之高已經達到家喻戶曉的地步,而它對于激發當時中國各階層民眾的抗戰熱情也發揮了難以估量的“文藝力量”。
“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是中外流行音樂的重鎮,但人們傳唱的大部分歌曲是花花草草、情情愛愛的靡靡之音,《畢業歌》創作出來,立刻令當時的社會精神為之振奮,受喜愛程度遠超電影本身,成為當時青年最喜愛的勵志歌曲?!鄙虾k娪凹覅f會副主席、電影史專家石川說。
生逢其時的《畢業歌》,也折射出在日軍逐漸加緊侵略中國步伐之時,上海這座國際大都市的“抗日溫度”。
上海電影博物館很幸運地收藏和展出了集《桃李劫》導演、編劇、主演于一身的左翼電影人袁牧之的肖像照片。黑白照片中豐神俊朗的電影人,定格了一個烽火連天的時代,也給今天的中國留下了一筆精神遺產。
80年后,《畢業歌》依然歌聲嘹亮,其中蘊涵的精神價值更是難以磨滅。“位卑未敢忘憂國,這是《畢業歌》中沒有說出卻余音繞梁的一個聲音?!笔ㄕf,《桃李劫》和它的著名插曲《畢業歌》其中蘊涵著中國傳統文化,“它鼓勵每一個中國人把個人命運和國家聯系在一起,不要老是想著自己,而是去奮發有為報效國家,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所以應該被一代代中國的年輕人傳唱下去。
畢業歌
同學們,大家起來,
擔負起天下的興亡!
聽吧,滿耳是大眾的嗟傷!
看吧,一年年國土的淪喪!
我們是要選擇“戰”還是“降”?
我們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場,
我們不愿做奴隸而青云直上!
我們今天是桃李芬芳,
明天是社會的棟梁;
我們今天是弦歌在一堂,
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
巨浪,巨浪,不斷地增長!
同學們!同學們!
快拿出力量,
擔負起天下的興亡!
《大刀進行曲》
炮火戰歌 民族吶喊
1937年,“八一三”事變爆發,日軍加緊了對長江流域的攻勢。上海遭日軍轟炸后,滿目瘡痍。1937年8月8日,在上海的文廟,成百上千的群眾從四面八方匯集過來,首次唱響一曲名為《大刀進行曲》的炮火戰歌。
《大刀進行曲》又名《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節奏鏗鏘有力,語言簡單熾熱,再現了當時白刃格斗的二十九軍大刀隊勇守喜峰口英勇事跡。
“九一八”事變后,日軍逐漸占領東三省,他們氣焰囂張并逐步將侵略范圍向南推進。為了守住長城上的一個重要軍事關隘——喜峰口,前來支援的二十九軍決定后方突襲,所有戰士手持大刀夜襲日營,取得大勝。1933年喜峰口大捷之后,二十九軍將領宋哲元特意寫了“寧為戰死鬼,不做亡國奴”“有進無退,死而后已”的條幅,立即被多家報紙制版刊載,成為傳遍全國的壯語,更激勵了全國的抗日熱情。4年后,盧溝橋事變中二十九軍大刀隊可歌可泣、奮勇殺敵的英雄事跡再次傳遍祖國各地。作曲家麥新當時23歲,1933年二十九軍及其大刀隊在喜峰口長城奮勇殺敵的事,他也曾聽說過。大刀在盧溝橋再次揚威的事跡一傳到上海,就讓年輕的麥新熱血沸騰,徹夜不眠,一氣呵成創作了《大刀進行曲》這首不朽的時代戰歌。
“《大刀進行曲》首次唱響正是在現在的上海文廟,當年的上海市民眾教育館。”84歲的顧延培告訴記者。顧延培是原上海市南市區文化局副局長,長期研究上海老城廂的歷史、民俗。
當年的《申報》也記錄下了當時的情形:下午2時,國民救亡歌詠協會成立大會音樂會在文廟舉行,麥新走到文廟大成殿前的石露臺上帶領群眾唱了一遍又一遍,越唱越有勁,越唱情緒越激昂。
顧延培在上海文廟一邊“扮演”23歲的作曲家麥新,一邊向記者還原78年前的那天——
麥新走上文廟大成殿前的石露臺上,大聲說:“同胞們,在音樂大會正式開會前,由我指揮幾天前創作的歌曲《大刀進行曲》好嗎?”“好!”群眾高聲響應。于是麥新拿起指揮棒指揮千余群眾高唱:“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群眾唱了一遍又一遍,越唱越激昂。有人喊:“麥新,我們看不見你的指揮!”麥新就一步跨上石欄桿,站在上面指揮。
群眾唱得更有勁,而麥新的指揮也更有力。突然,指揮棒折斷了,麥新丟了指揮棒,干脆用雙手指揮。群眾唱到最后,情緒更高漲,并呼喊:“沖啊!”“殺!”事后,麥新根據試唱效果和大家的意見,對《大刀進行曲》作了修改,把原詞中的“二十九路軍的弟兄們”,改成“全國武裝的弟兄們”;把“咱們二十九軍不是孤軍”,改成“咱們中國軍隊勇敢前進”等。這樣一改,這支歌的概括力更大、戰斗力也更強了。
此后,著名劇作家田漢將《大刀進行曲》錄制成唱片,使之廣為流傳。而《大刀進行曲》也伴隨著八年抗日戰爭傳遍大江南北,與《黃河大合唱》《義勇軍進行曲》等諸多抗戰名曲一起,成為烽火歲月中最典型的時代強音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大刀進行曲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全國武裝的弟兄們,
抗戰的一天來到了,
抗戰的一天來到了。
前面有東北的義勇軍,
后面有全國的老百姓,
咱們中國軍隊勇敢前進,
看準那敵人,
把他消滅!把他消滅!沖啊!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殺!
《軍民大生產》
七十余載傳唱不衰
“解放區呀么嗬嗨,大生產呀么嗬嗨……”誕生于上世紀40年代的《軍民大生產》至今仍傳唱不衰。
“這首歌是從大鳳川誕生,后來成為了全國幾代人都會唱的名曲。”軍民大生產博物館館長王有功說。這個博物館坐落在甘肅省慶陽市華池縣大鳳川,這里正是當年八路軍開展軍民大生產的地方。
上世紀40年代,中國正處在抗日戰爭最為艱難的戰略相持階段,國民黨加緊了對陜甘寧邊區的經濟封鎖。在毛澤東同志提出“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后,陜甘寧邊區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軍民大生產運動。
1943年春,129師385旅770團的千余名戰士進駐大小鳳川,開展生產活動。在軍民齊心的艱苦奮斗下,當年開荒就達3.4萬畝,曾是野山僻壤的大鳳川成了“萬寶川”。
同年,音樂家張寒暉來華池采風,深受軍民勞動熱情感染。他以華池民間小調《推炒面》為基調,創作出了高亢的勞動號子《邊區十唱》。王有功說:“1964年,大型音樂史詩《東方紅》中采用了這首歌曲,并把它更名為《軍民大生產》?!?/p>
在華池縣南梁紅色景區,講解員王芳每天要向游人講述70多年前的軍民大生產往事?!坝捎谌狈趧游镔Y,八路軍就用廢鐵鑄造生產工具。加上大鳳川位于子午嶺林區邊緣,耕地開墾相當艱難?!蓖醴颊f,“盡管條件有限,但據當年《解放日報》報道,大鳳川地區開展軍民生產競賽,每天每人平均開墾荒地2.3畝。”如今的這片土地,已是隴東糧倉。
對于更為年輕的一代人來說,《軍民大生產》仍能勾起他們的興趣?!?0后”的杜源虎是慶陽市西峰區電視臺編導,他曾在2011年拍攝了一部關于隴東民歌的專題片?!霸谖倚r候,父輩們下地勞動時吼的就是《軍民大生產》。除此之外,《萬丈高樓平地起》和《春節序曲》等一批唱響中國的名曲都來自慶陽革命老區。這些歌曲不僅再現了當年勞動情景,也表現了我們老區人民對新生活的向往?!?/p>
如今走進軍民大生產博物館,仍能從老照片中感受到當年軍民大生產時熱火朝天的勞動氛圍。每次在參觀接近尾聲時,王有功都會為游客再唱一曲《軍民大生產》。
軍民大生產
解放區呀么嗬嗨
大生產呀么嗬嗨
軍隊和人民西里里里察拉拉拉嗦羅羅羅太
齊動員呀么嗬嗨
兵工隊呀么嗬嗨
互助組呀么嗬嗨
勞動的歌聲西里里里察拉拉拉嗦羅羅羅太
滿山川呀么嗬嗨
婦女們呀么嗬嗨
都爭先呀么嗬嗨
手搖著紡車吱嚀吱嚀吱嚀吱嚀嗡嗡嗡嗡吱
紡線線呀么嗬嗨
又能武呀么嗬嗨
又能文呀么嗬嗨
人問我什么隊伍
(一、二、三、四)
八路軍呀么嗬嗨
自己動手么嗬嗨
豐衣足食么嗬嗨
加緊生產西里里里察拉拉拉嗦羅羅羅太
為抗戰呀么嗬嗨
《解放區的天》
匯聚抗日洪流
“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區的人民好喜歡,民主政府愛人民呀,共產黨的恩情說不完?!边@首歌創作于1943年,原名《邊區的天是明朗的天》,在戰火紛飛的抗戰后期,曾在各邊區、抗日根據地普遍傳唱,鼓舞著廣大人民群眾投入到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洪流中去。
這首歌曲的詞作者是河北滄縣人劉西林。1937年,18歲的劉西林參加八路軍,第二年被分配到賀龍領導的120師戰斗劇社,到冀中發動和宣傳群眾對敵人作斗爭,從事一些民歌的記譜和配歌工作。1942年,劉西林被派往延安魯藝學習。1943年春,在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指導下,劉西林隨戰斗劇社到晉綏邊區開展大秧歌運動。
1943年前后發生很多重要事件:日本與汪偽政府發表《共同作戰聯合宣言》;八路軍進一步恢復和擴大抗日根據地,積極開展大生產及擁政愛民運動;河南發生遍及全省的饑荒,災民紛紛外逃。
為了配合當時的形勢和任務,劉西林在晉綏邊區大秧歌運動中,創編了一個簡單的秧歌劇《逃難》,描述河南國統區一家三口為躲避水災、旱災、蝗蟲、湯恩伯“四害”之苦,逃難到了共產黨領導的晉綏邊區,在邊區政府和人民的熱情關懷和幫助下,幸福地安下了家,過上了好生活。
根據《逃難》劇情需要,劉西林用流行于自己家鄉——河北滄縣南部和鹽山一帶的傳統民歌《十二月》的曲調,未做任何加工和修改,填配新詞改編成《邊區的天是明朗的天》,作為《逃難》主題歌。主體歌詞“邊區的天是明朗的天,邊區的人民好喜歡,民主政府愛人民呀,共產黨的恩情說不完”共34個字,簡潔、明快、有力地歌頌了共產黨的領導。
劉西林生前曾說:“歷代勞動人民數唱的《十二月》歷史很悠久。在我童年時代,就曾見到父輩們每年春節踏著這個曲調的節奏,邊舞邊唱,表達渴望太平生活的心情。事隔多年,對這首歌曲仍然記憶猶新,‘正月里來正月正,家家戶戶掛紅燈’以及‘呀呼咳呼咳……’的旋律經常在身邊回響?!?/p>
《邊區的天是明朗的天》表達了國統區和敵占區的苦難人民逃到邊區后,受到黨和政府關懷的感激和歡樂心情,也體現了邊區人民熱愛黨和邊區政府的濃厚感情。因此,秧歌劇《逃難》演出后,這首主題歌在邊區廣泛流傳開來,并很快就傳到其他抗日根據地。
從創作完成,到響徹邊區;從抗戰勝利,到全國解放,《邊區的天是明朗的天》在七八年的流行過程中,詞曲基本沒變,只是把歌詞里“邊區”改為“解放區”,曲調也相應增加了音符,這便是后來響徹中華大地的《解放區的天》。
解放區的天
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
解放區的人民好喜歡,
民主政府愛人民呀,
共產黨的恩情說不完。
呀呼嗨嗨伊咳呀嗨,
呀呼嗨呼嗨,呀呼嗨嗨嗨,
呀呼嗨嗨伊咳呀嗨。
(據新華社電 本版文章由史競男、肖泰景、孫麗萍、吳霞、程楠、張玉潔、王民報道)
版式設計:蔡華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