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長沙8月8日電(“中國網事”記者謝櫻 羅爭光)7日晚,新華社呼吁關愛留守女童的系列組稿開始播發。在首篇報道中,湖南邵陽“無媽鄉”的留守女娃娃們觸及到了網民們柔軟的心窩。“無媽鄉”報道被騰訊、網易等各大移動媒體平臺推送,截至8日下午,僅騰訊一家就已獲得網友超過1.2萬條評論。 網民的評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同情和感動——“沒想到還有這樣一個地方”“沒有媽媽的孩子真可憐”“我的小孩也是留守兒童,我對不起他們”;對一些父母離開孩子的行為提出疑問甚至質疑——“這么多的媽媽離開孩子,都是生活所迫?”“爸爸媽媽們無論再苦再難,也不應該離開自己的孩子”;希望社會力量共同努力幫助她們——“父母有責任,社會也有責任”“我認為全社會都應該來關注、關心、關愛留守兒童和打工者”…… 一時間,“留守兒童”“事實孤兒”“無媽鄉”成為網絡熱詞。不少網民留言,與記者聯系,希望得到被報道的孩子的地址和聯系方式,“想要資助她生活費、學費”。 記者了解到,邵陽“無媽鄉”留守女童們的現狀,只是當下許多農村家庭的一個縮影。屬于貧困、干旱、高寒地區的黃荊鄉,缺水少地,經濟、產業發展極度落后。父母為了生計,不得不拋下子女外出打工;貧窮讓問題婚姻更加脆弱,窮鄉僻壤留不住她們的媽媽,而發達的城市也因種種原因留不下這些孩子;割裂的家庭中,孩子成了最可憐的“副產品”。 怎樣才能幫助這些無辜的孩子?記者了解到,邵陽縣“無媽鄉”早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關注這個問題了。在縣委、縣政府的主導下,“代管媽媽”“找媽媽行動”等系列關愛措施陸續啟動。同時,鄉鎮黨委機關中還實行“家屬上山、干部聯戶”活動,要求鄉黨政領導家屬必須聯系一名以上“失母兒童”,每名鄉機關或部門干部必須聯系一名留守兒童或空巢老人。 另一方面,關心關愛“失母兒童”的工作,也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多年來,各界愛心人士紛紛到黃荊鄉為失母兒童獻上一份愛心。湖南惠民農村留守兒童學前教育基金會捐贈500萬元,在黃荊鄉新建一所占地10畝的高標準的中心幼兒園,并幫助培養教師;長沙某商業集團捐贈了藏書4000冊的新圖書館;湖南某廣告公司捐了200套新課桌…… 黃荊鄉副鄉長黎婷婷告訴記者,“水、電、路”是制約黃荊鄉發展的三大瓶頸。近年來,黃荊鄉先后完成飲水工程、電網改造工程、硬化水泥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始終把培育主導產業作為脫貧致富的根本來抓,因地制宜開發優勢資源,打造“油茶、烤煙、藥材、生豬”四大支柱產業。 “只有發展了、富裕了,才能留得住人,留得住心,留得住孩子們的媽媽。”黎婷婷說。 貧困和落后不是一天形成的,地方經濟發展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無媽鄉”留守兒童的問題,更是社會發展大背景下,各種矛盾長期積累加劇的結果。“但令人欣慰的是,在各方的關心下,‘無媽鄉’新出走媽媽的數量開始逐年減少了。”黎婷婷告訴記者,“希望更多社會人士能來關愛這些孩子,讓每個孩子都能有一個完整的家。” |
相關閱讀:
- [ 08-07]南安市百名留守兒童參加“12355青春自護·暑期安全”主題關愛活動
- [ 08-06]漳平吾祠鄉開啟“話療” 金鎖匙打開留守兒童心結
- [ 08-06]當一名“紅馬甲”,走進留守兒童的心
- [ 08-06]吾祠鄉開啟“話療”金鎖匙 打開留守兒童心結
- [ 08-06]為什么又是畢節留守兒童死亡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