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創新經濟須先創新“引擎”
2015-08-10 21:37:57??來源:中國政府網 責任編輯:王海云 王海云 |
分享到:
|
創業創新文化不斷生根發芽,尤其是在中國年輕人中間日漸風靡的情況是一種受人歡迎的變化 2015年3月15日,李克強總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中外記者見面,并回答記者提問時說:“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際上是一個改革。” 今年3月,在會見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的外方代表時,李克強總理建議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到中國各地去看看“創客”聚集的“眾創空間”,感受一下“草根”創業的熱情。 當時,斯蒂格利茨向總理提出疑惑:中國在減少貧富差距方面,最重要的工具是什么?中國如何克服社會不公平現象? 李克強給出的答案之一就是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他說,政府主要通過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使創業者感到更加便利。 他更進一步闡釋道,政府提供創業平臺,能使更多年輕人,尤其是貧困家庭孩子有縱向流動的上升通道。這些年輕人大多沒什么資本,完全靠自己的創意,幾個人湊在一起,過幾年會成長為發展很快的企業。“我們就是要鼓勵草根創業、草根創新,這有利于調整分配和收入結構”,“對那些創業失敗的,政府也有社會保障機制扶持,像‘蹦蹦床’一樣,落下來的,還能把他們抬上去”。 今年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圍繞為“雙創”清障搭臺推出一系列利好政策:2月25日,確定進一步減稅降費措施,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和創業創新;6月10日,確定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6月24日,部署促進“互聯網+”行動;7月15日,決定再取消一批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 自去年3月各地推進商事登記制度改革至今年5月,國內新登記企業達485.4萬戶,平均每天新增1.06萬戶。在經濟增速持續放緩情況下,新登記注冊企業不僅沒減反而大幅增長。與之相呼應,城鎮新增就業人口也遠超上一年,調查失業率維持在5%左右的較低水平。 “中國正掀起大眾創業熱潮。”美國《外交政策》雜志這樣評價,“創業創新文化不斷生根發芽,尤其是在中國年輕人中間日漸風靡的情況是一種受人歡迎的變化。釋放出年輕人的創造性能量無疑將有利于中國經濟。” 青年愿創業,社會才生機盎然;青年爭創新,國家就朝氣蓬勃 增加就業只是第一步。事實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積極意義遠不止這些。 去年底的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說:“推動大眾創業、鼓勵科技創新,不僅可以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市場需求,也有利于提升我國關鍵技術的競爭力,促進更多的大企業適應國際競爭的激烈挑戰。” 今年6月的一次常務會議議題之一,是確定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統計表明,我國農民工總量2014年已達到2.74億,每年還會新增600多萬農村剩余勞動力。總理說,這些農民工很大程度主要依靠外出打工增加收入,鼓勵他們返鄉創業,不僅能幫他們解決就業、提高收入,也能帶動東西部產業轉移,推動中西部城鎮化。 而年初的一次常務會議議題之一,是決定設立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助力創業創新和產業升級。李克強會上贊賞,這一基金的設立體現了創新思路:把幾項戰略性產業基金、財政專項等“碎錢”、“零錢”合并起來盤活使用,從而更好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更大力度支持科技創新型企業,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一直以來,李克強反復強調一個觀念,要善待草根創業者,善待年輕人,只有年輕創業者感到有希望有期待,國家才會有未來。今年5月,他在給清華大學創客團隊回信時寫道:“‘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核心在于激發人的創造力,尤其在于激發青年的創造力。青年愿創業,社會才生機盎然;青年爭創新,國家就朝氣蓬勃。我很欣賞你們信中所說的,在創客的時代,創造不再是少數人的專業,而是多數人的機會。政府將會出臺更多的積極政策,為‘眾創空間’清障搭臺,為創客們施展才華、實現人生價值提供更加廣闊的舞臺。” |
相關閱讀:
- [ 08-10]李克強:創新經濟須先創新“引擎”
- [ 07-30]從李克強的操心看中國經濟“風口”
- [ 07-29]李克強在出席國家科技戰略座談會時強調
以改革創新培育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 - [ 07-16]李克強:堅定不移推進改革 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 [ 07-15]李克強:以更精準有效的舉措推動經濟穩中向好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