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力是美軍命根子 “零核世界”是個噱頭
2015-08-15 08:49:27??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陳曦 陳曦 |
分享到:
|
“零核世界”的玄機 眾所周知,美國是歷史上第一個核國家,也是唯一一個將核武器用于實戰的國家。在受到威脅時首先使用核武器一貫是美國核戰略的核心。 在小布什時代,美國致力于更新核武庫,并大力研發新一代核武器。但奧巴馬上臺后,態度180度轉變,聲稱要降低核武在美國國家安全戰略中的地位,尋求最終實現全球無核化。 然而,美國把維持核武作為軍隊“第一要務”,并大幅增加預算的舉措表明,奧巴馬的政策與其前任并無二致,且做法更有迷惑性。所謂的“零核世界”只是一個噱頭。 2010年,五角大樓公布了“核態勢評估報告”,稱美國將繼續保持由洲際彈道導彈、潛射彈道導彈和戰略轟炸機組成的三位一體的戰略核力量。2013年公布的《總統政策指令第24號文件》,更是明確了美國將建設強大的核威懾力量,應對可能攻擊美國及其盟友的潛在敵人,用最少數量的核武確保威懾能力。 分析人士指出,美國的核武器理論充滿悖論:一方面出臺新條約消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數量,制約俄羅斯核武發展。另一方面也在核栽軍過程中埋下了“伏筆”,預留了空間,為運用最新技術升級換代,強化核軍備質量鋪平道路。 有分析者一針見血,稱美國既占領道義制高點,又強化核威懾。事實上,這并未脫“冷戰”思維窠臼。 欺騙的危險性 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主席理查德·哈斯在一篇反思廣島核爆的文章時這樣寫道,“這個世界是否可能把無人動用核武的記錄再保持70年?簡短而又令人不安的答案是:不太可能。” 奧巴馬的倡議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夭折”。而罪魁禍首就是美國自己:減少數量、提高質量的做法已讓核裁軍變得名不副實。 美國軍控和不擴散中心主任金斯頓·里夫認為,這一更新核武庫的做法是現實版的“冷戰”思維。 在2013年10月,美國“關切科學家組織”就在一項報告中說,奧巴馬政府將核武進一步現代化的計劃違背了不再發展新型核武的精神,也是一種誤導。 俄羅斯方面已經做出回應。今年1月份,普京在俄聯邦軍事工業委員會會議上強調,俄將徹底更新核力量,對美國和北約發展高精尖核武做出應有回應。 這些做法已經產生溢出效應。多數國家的想法是,生活在一個沒有核武威脅的世界,只是一個理想狀態。面對一些國家擁有核武的現實,擱置核武,這是非常冒險的做法。 法國媒體在奧巴馬提出“零核世界”倡議后就揶揄:從平壤到德黑蘭、再從德黑蘭到伊斯蘭堡,核擴散從來沒有像當今這樣大行其道。很多小國和非核國家對無核前景并不看好,因為他們總覺得大國沒有在裁軍上履行承諾。 |
相關閱讀:
- [ 10-16]伊朗核能力已大幅提升 西方期待其拿出切實舉措
- [ 07-01]朝鮮向韓建議停止軍事敵對 勿指責朝鮮核能力
- [ 01-28]印度試射具有核能力的導彈
- [ 04-13]韓國稱朝鮮或擁有5至23枚核武器 核能力提升
- [ 01-10]伊朗宣布核能力獲突破 重要核技術實現國產化
- [ 12-05]德國支持向以色列出口有核能力的潛艇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