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向靖國神社供奉祭祀費 多名內閣揚言將參拜
2015-08-15 09:11:50??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陳曦 陳曦 |
分享到:
|
資料圖: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中新網8月15日電 據日媒報道,當地時間本月15日早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通過其特別助理萩生田光一向靖國神社供奉了“玉串料(祭祀費)”。此外,日本總務大臣高市早苗及女性活躍擔當大臣有村治子預將會在15日進行參拜。 今年8月15日是第70個日本戰敗紀念日。自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二次執政以來,“閣僚扎堆參拜靖國神社,安倍獻祭品”幾乎成為每個“8·15” 日本政客的固定模式。就在前一天,安倍剛剛發表了戰后70周年談話,聲稱日本已多次反省戰爭。一邊“反省”,一邊年年不忘向二戰戰犯致敬;日本在對待歷史問題上呈現出的,依舊是分裂的“言”與“行”。 據日媒此前報道,安倍基本決定不在今天參拜靖國神社。不過,與往年一樣,預計安倍將作為自民黨總裁自費獻上“玉串料”(祭祀費),欲借此來獲得其主要支持群體的理解。成員逾百人的日本跨黨派國會議員團體“大家一起參拜靖國神社”今日上午料將集體參拜。 第二屆安倍政府上臺后,安倍在2013年及2014年的戰敗日都采取了在靖國神社獻“玉串料”的方式祭拜。對于閣僚的參拜,安倍一直持縱容態度。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國家公安委員會委員長山谷惠里子、總務大臣高市早苗等,都是參拜的“常客”。 就在日本戰敗日的前一天——8月14日,安倍發表了經由內閣會議決定的戰后70周年談話,重申不戰誓言。然而,在這份為外界矚目的談話中,安倍卻就戰爭道歉問題耍了一個“花招”:他僅以回顧歷屆內閣歷史認知的方式間接提及“反省”和“道歉”,并宣稱“不必讓子孫肩負謝罪宿命”。 一邊心口不一地“道歉、反省”,迫不及待地讓戰后的日本和侵略歷史撇清關系;一邊不忘在戰敗日對靖國神社中14名二戰甲級戰犯和上千名乙、丙級戰犯“致敬”。人們不禁要問:安倍,你的誠意有幾分? 日本電視臺近日的一檔節目,多少可讓人看出日本政府引導下日本社會對待侵略戰爭的態度。當日本年輕人被問到“8月15日是什么紀念日”的時候,答案讓人啼笑皆非:“山之日”、“吃鰻魚的日子”、“試膽子的日子”……僅有半數年輕人知道這一天是戰敗紀念日。 看似讓人啼笑皆非的答案,除了顯示出當代日本年輕人對歷史的輕視之外,更映射了日本政府對待戰爭的逃避態度以及日本洗腦式教育的成功。 每年8月初,曾遭原子彈轟炸的日本廣島、長崎都會舉辦大規模紀念活動,;日媒也連篇累牘宣傳核爆慘狀,意在強調日本也是二戰受害者。但日本仿佛忘了,作為二戰時期的軍事重鎮和主要軍港,廣島和長崎的造船廠、兵工廠曾為日本軍隊輸送了無數船艦槍炮,成為侵略的幫兇。 割裂歷史、片面宣講,只談受害,不談加害,正是日本政府如今所用的伎倆。就如靖國神社一樣,每年的戰敗日本該是日本反省戰爭惡行的日子,但大批日本政客卻偏在這一天前往靖國神社參拜,美其名曰“追悼戰歿者”,試圖顛倒黑白,混淆戰犯與普通戰爭受害者的界限,套用一句比喻,就如同“在希特勒墓前獻花”,難以讓人接受。 8月15日,靖國神社又將成為右翼政客的秀場。“道歉”言猶在耳,轉身仍繼續為戰犯招魂;正如有分析指出的那樣,日本既想緩和與鄰國關系,又想討好國內右翼勢力,“誰都想滿足”,結局就是誰都討好不了。而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今天,是非早已明辨,善惡不容混淆。安倍政府只有正視歷史,停止錯誤行為,才會停止成為亞太地區的“麻煩制造者”。 |
相關閱讀:
- [ 08-15]外媒稱日本天皇對安倍歷史態度不滿 或提出批評
- [ 08-15]國際輿論評安倍戰后70周年談話
- [ 08-15]美國主流媒體關注安倍回避正式道歉
- [ 08-15]日本各方開評“安倍談話” 在野黨質疑未見真意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