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8月16日電(記者 王琳琳 金正 郭敬丹)淞滬會戰期間,上海城隍廟大門外,炮火紛飛,無數英勇的中國戰士在抵抗日本侵略軍,血染山河。 城隍廟大門內,一位偉大的法國神父正帶領30萬中國難民,與敵人斗智、與死亡斗勇,展開一場“沒有硝煙的無聲抗戰”。 東方“諾亞方舟”,一項“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東洋人來了!東洋人來了!” 1937年秋天的一個夜晚,陣陣哀嚎從狹窄的街巷傳來。驚恐之中,14歲的李鳳香飛快跳下床,隨家人連夜出逃。 “爸爸以最快的速度,拼盡全力把我和弟弟妹妹塞進黃包車,我們一路狂奔,駛向相對安全的法租界??蓻]想到,難民如潮,租界平時開放的鐵門關閉了,我們走投無路!”李鳳香回憶。 絕望中,李鳳香的家人聽說“城隍廟那邊可能有個難民區”。為了一線希望,全家奔向那個南市老城廂。 數十年后,偶然間,李鳳香從電視上得知,她所避難的地方原來叫“南市安全區”,而“安全區”的創建者竟是一位法國神父——饒家駒。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要想在硝煙彌漫、血肉橫飛的戰場建起一個絕對安全的“諾亞方舟”,無異于“天方夜譚”。然而,眼看著身邊的難民一個個死于轟炸、死于饑餓、死于無力救治的疾病,神父饒家駒還是決定挑戰這項“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據當年《申報》報道,精通英、法、中、希臘、拉丁等多國語言的饒家駒是天生的演說家。1937年11月4日,他首先向時任上海市市長俞鴻鈞建議,在華界的南市劃一區域接納難民,獲得同意。隨后,饒家駒又與日本政府和軍隊交涉,要求勿對安全區進行攻擊,日本陸軍、海軍也勉強同意。 1937年11月9日,“南市安全區”正式成立,其位置為上海南市老城廂北部。從地圖上看,安全區宛如“一輪半月”:南以方浜路(今城隍廟大門口附近)為界,東西北三面都以民國路(今人民路)為界,東端為小東門,西端為方浜橋。 最早挖掘上?!鞍踩珔^”故事的歷史研究者之一、美國國會圖書館研究員阮瑪霞認為,饒家駒同交戰雙方進行“外交”談判的關鍵是,他并不催促雙方簽署一份正式協議,相反,他極力達成一份不怎么明確、但卻更能讓多方接受的“諒解”。“饒神父憑借出色的外交能力、精明的談判策略和巧妙的術語措辭,把各方帶到了一起?!?/p> |
相關閱讀:
- [ 08-16]海外首個抗戰紀念館在舊金山中國城開館
- [ 08-16]銘記歷史 珍愛和平——全國各地及我駐外使館和華僑華人團體舉行活動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
- [ 08-16]閩多個單位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 舉行專題講座書展
- [ 08-16]南非舉辦抗戰勝利70周年圖片展 第一夫人出席并觀展
- [ 08-15]抗戰老兵憶70年前:再戰愿奉獻余生,和平來之不易
- [ 08-15]福州舉行三場美術攝影展覽 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