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被視為戰后和解典范 歷史認知拖累日本國際地位
2015-08-17 06:57:37? ?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王海云 王海云 |
分享到:
|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戰后70年,許多人贊揚德國鄙視日本”,美聯社15日以此為題稱,二戰中德國和日本都踐踏了它們所在大陸,屠殺和虐待了數千萬人。但德國被視為戰后和解的典范,而日本在70年后依然備受鄰國憎恨。兩國在戰后令人震驚的經濟和政治復蘇為各自的地區帶來財富,兩國大體上對外慷慨相助。但與歐洲和東北亞人交談,將發現他們對德國與日本不同的感受。在有意建立地區軍事隔離墻的美國軍隊的保護下,日本天皇裕仁從未被追究戰爭責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外祖父等戰犯也是如此。安倍等日本領導人還被抨擊美化歷史,東京一再表示反省也因此變得蒼白無力。 西澳大利亞大學國際政治教授馬克·比森15日刊發題為“日本的道歉傳說”的文章稱,東北亞在許多方面都應成為世界最重要的地區。如果日本、中國和韓國能夠齊心協力,三國也許能聯合應對某些更為緊急的世界問題。然而現實并非如此。在世界流行說抱歉,這樣說的人政治地位幾乎肯定提高的今天,令人震驚的是,即使在70年后,日本領導人也不能毫不含糊地承認過去罪行,進行道歉。日本繼續在教科書中美化戰爭歷史,引發“教科書戰爭”,分裂亞洲。代價是嚴重的。與德國不同,日本從未能發揮任何地區領導角色。這部分是因為日本繼續在戰略上從屬于美國,但其有問題的外交形象以及來自中國的憎惡無助于日本地位的改善。 澳大利亞《時代報》稱,日本如果要為世界做出貢獻就需要更好的領導人。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日前展示了應如何去做,他在韓國就日本殖民統治罪行道歉,在殖民統治期間關押韓國人的監獄雙膝下跪。安倍的言辭深深分裂了我們的地區,鳩山由紀夫默哀展示了怎樣才能將地區再次團結起來。 【環球時報駐日本、韓國特約記者 李珍 李大明 環球時報記者 張璇 魏輝】 |
相關閱讀:
- [ 04-23]日本召開新首相談話專家會 大談戰后與歐美和解
- [ 02-26]安倍出席戰后70周年談話專家會 提及與中韓和解
- [ 08-16]調查:僅四成日本人對安倍戰后70周年談話表肯定
- [ 08-15]外交部發言人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發表戰后70周年首相談話答記者問
- [ 08-15]國際輿論評安倍戰后70周年談話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更多>>視頻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