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新農合資金是農民看病的“保命錢”。然而,在貴州部分地區,從縣醫院到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再到私立醫院均查出存在套騙新農合資金的行為,甚至醫患合謀騙保。 經調查,監管缺位是導致新農合資金頻遭蠶食的重要原因。對此,紀檢部門相關負責人建議,應該強化常態監督,盡快制定新農合資金監管、巡查、抽查等制度,每年提出聯合監督檢查的方案,堵住資金流失的漏洞。 貴州省畢節市、黔東南州、六盤水市等數個市州,近期公布了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使用情況專項監察的結果,發現從縣級醫院到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及私立醫院等不同類型醫療機構,均不同程度存在套取、騙取新農合資金行為,塌方式集體淪陷的現象突出。 如六盤水市,抽查定點醫療機構135家,發現存在涉嫌套取新農合基金及基金管理不規范的有107家,高達76.30%;安順市抽查定點醫療機構41家,均不同程度存在套取新農合資金的行為,問題查出率達100%。 新農合資金為何頻遭蠶食,原因在哪里?醫療機構套取、騙取新農合資金的手段又有哪些?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醫療機構騙保手段五花八門 “違紀違法手段簡單直接,賄賂方式多樣、數額驚人,塌方式腐敗現象嚴重。”畢節市委常委、紀委書記蔣興勇如此概述了新農合資金亂象。 醫療機構套取、騙取新農合資金的手段五花八門,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農民“被住院”,信息造假。以黔東南州黎平縣百姓私立醫院為例,該院醫護人員搜集農民身份證、戶口簿,復印后編造假病歷列入新農合報銷;抽查該縣巖洞鎮巖洞村,有18人未住過院,卻被醫院護士借證騙取新農合資金2.4萬元。 其他造假手段還有無病當有病治、虛增患者住院天數、假用藥、假手術等。“抽查中發現,多家醫院存在醫生超量開藥物現象,醫院、科室截留后轉入藥房再行銷售,用于單位發放獎金、福利。”黔東南州紀委秘書長吳建良說。 過度檢查,小病大治。各級有住院條件的醫院幾乎都不同程度存在不按病人指征開具檢查單,任意使用B超、CT等檢查手段的情況。安順市鎮寧博愛醫院治療一個女性肘窩囊腫患者,卻讓其先檢查治療婦科,再轉到外科開刀切除肘窩囊腫,多科室輪換治療,住院20天,產生費用5949.40元。 各取所需,誘騙農民“合謀”新農合資金。多家醫院打著免費接送、檢查、吃飯“三免”旗號組織農民進行檢查,之后多數被診斷為有病而住院,群眾因“三免”得隱性實惠,醫院套取資金得現實實惠。還有醫院把醫保外收費轉為醫保內收費進行報銷,如多位患者到黔東南州錦屏縣紅十字醫院做包皮環切術,醫院把少則一千多則四五千元、本不屬于報銷范疇的手術治療費用列為報銷范圍,醫院、患者各有所得。 此外,如重復收費、未提供服務而收費(空計費)等種種手段,不一而足。 |
相關閱讀:
- [ 07-31]別只查“男人做陰道鏡檢查”的騙保行為
- [ 07-31]56歲男人也做陰道鏡檢查?荒唐騙保行為被揪出來
- [ 07-24]莆田:雨天故意制造車禍欲騙保 視頻監控舉證現原形
- [ 07-24]四川省規定騙保5000元以上 移送公安機關
- [ 06-04]檢方介入調查“靈璧騙保案” 相關人員涉瀆職犯罪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