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山體滑坡主因或為地質因素 救援暫停新方案仍在商議 8月18日下午18時,陜西商洛市山陽縣“8·12”特大山體滑坡搶險救援指揮部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專家稱此次滑坡的主要成因或源于該地區特殊的地質因素。同時由于滑坡點目前地質情況復雜,次生地質災害發生的可能性較大,為保障現場救援人員的生命安全,救援工作已經暫停,而下一步新的科學救援方案仍在商議之中。 據到會的國家減災專家組專家趙法鎖介紹,山陽縣全縣屬于地質災害多發地區,目前在冊的地質災害點仍有531處,主要以滑坡、崩塌、泥石流為主。此次“8·12”山體滑坡屬于深層特大型滑坡,其成因與山陽縣本身的地質背景有關系。 “由于山陽縣地處秦嶺深處,山體長期受地質活動影響擠壓拉伸、巖石產生了變化、沉積巖產生了變質。同時從地形上看,滑坡事發地區山高溝深、地形較陡。加之該地區降水較多,滑坡山體為板巖結構,雨水浸泡后強度很低,易形成滑坡事故。”趙法鎖說。 至于滑坡是否和當地采礦有關,趙法鎖表示,目前專家組初步認定滑坡主要由地質條件引發,是否和采礦有關還需要做進一步的勘測、調查、模擬、研究。 此外,有專家認為,“8·12”事故滑坡山體方量巨大,168萬立方米土石撞擊滑坡點的東南側山體后在其腳下形成了40米的堆積體。一方面,受到撞擊的東南側山體同樣地勢陡峭,三面懸空,山體已經產生多處裂縫、自身情況很不穩定;另一方面,救援工作必須要清理東南側山體腳下的堆積體,這將有可能加速東南側山體的垮塌。加之目前該地區持續降雨,地質情況仍在不斷復雜變化,次生災害發生的可能性正在增大。 為保障現場救援人員的生命安全,救援指揮部已決定暫停人員搜救和設備作業。對于下一步的救援規劃,目前專家組正在加強現場地質監測,加緊制定新的科學救援計劃。 同時,救援指揮部正在進行傷病員救治、現場疫病防治、次生災害預防、受地質災害威脅群眾緊急撤離、遇難(失蹤)人員家屬安撫和善后等各項相關工作。(記者薛天、張晨俊) |
相關閱讀:
- [ 08-18]陜西部署山陽“8.12”山體滑坡善后安置工作
- [ 08-17]山陽山體滑坡現場將迎來降雨過程可能引發次生災害
- [ 08-17]陜西山陽“8·12”山體滑坡已搜出12具遇難者遺體
- [ 08-16]陜西山陽山體滑坡現場共搜救出7具遇難者遺體(圖)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