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司馬童 “指尖傳遞溫暖,陽光照亮網絡。”8月14日,“陽光跟帖”行動在北京正式啟動。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任賢良、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傅振邦出席啟動儀式并致辭,30多家媒體單位和70名網友代表參加啟動儀式。(8月18日人民網) “陽光跟帖”,一個恰如其分而又期待已久的名稱。如果說,以前有些人存在“看書看張皮,讀報讀個題”的囫圇吞棗現象,那么,時下流行的網絡獲取與解讀信息,則也不乏“思維隨跟帖”的盲從表現。開展“陽光跟帖”行動,不只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標尺,不斷壯大跟帖評論正能量,著力改善跟帖評論生態的明確號召,同時也是用理性強大自我的歷練過程。 現實社會紛繁復雜,網絡空間亦難免魚龍混雜。這次“陽光跟帖”行動發起的一系列線上線下活動,聚焦著防范網絡暴力、識別網絡謠言、舉報有害信息、提升網絡媒介素養和公德意識等諸多內容,但其之所以把“文明理性發帖”置于了首要位置,我看無外乎理性代表了清醒和理智,更影響著判斷的高明與正確。可以說,假如失去了理性面對的這個基礎,我們倡導的“陽光跟帖”,就會像無源之水和無本之木,稍不留神便會偏離正軌,甚至倒行逆駛。 “陽光跟帖”顯然不等于磨去棱角、違心點贊。而是說,我們的“網言網語”,我們的網絡環境,需要以每個人的和諧心態與積極訴求,真真切切地去溫暖每一塊“凍土”,照亮每一片“暗區”,化解每一處“疙瘩”。換言之,做好自己的太陽,就能發出輻射他人的光與暖;規范自己的言行,就是能夠左右輿論天平的重要向心力。 “你若光明,網絡便不黑暗!你帶來清風,周圍就不會停留灰霾;你邁步向前,才能跨越前方的障礙……”的確,正如“陽光跟帖”行動的倡議書所仰望和暢想的,看似無形、極其深邃的網絡背后,其實就是一個個微小分子的共同作用、互為影響。故而,積極超越了頹廢,熱情覆蓋了冷漠,及至理性有力抵消了種種情緒化和非理性的因素,人們就會普遍感受正氣昂揚,遇事首先想著去偽存真,自然而然也不易被那些假冒偽劣的“真相”或“內幕”騙得暈頭轉向。 用理性強大自我,才能在某些突如其來的“輿情裹挾”前,絕不人云亦云地胡言亂語,或者見風是雨地以訛傳訛。天津爆炸事故發生后,網上曾很快出現了大量充滿“揣測”未經證實的消息,一些瑕疵信息也被許多“大V”、“公知”演繹成了謠言和段子,有媒體還總結梳理出了一段時間內的“十大謠言”。倘若有“陽光跟帖”的未雨綢繆,相信許多人便會惕然警醒:越是在這種情況下,就越應謹言慎行,因為自己不經意的每一次轉發,都有可能成為一次加劇傳謠的“情感綁架”。 所以,悟透了“陽光跟帖”用理性強大自我的價值和意義,無論是新聞媒體,還是網民個人,乃至包括全社會的方方面面,都應當凝心聚力,從我做起,積極支持“管而不亂”的有所為而有所不為,堅決唾棄那種極端追求“我行我素”的任性習氣與胡來念頭!(司馬童) |
相關閱讀:
- [ 08-19]漳州邊檢站舉行警企聯動簽約 共同編織口岸立體防控網絡
- [ 08-19]青運會網絡火炬第二十七站來到河北省石家莊市
- [ 08-19]廈將改擴建旅游廁所51座 力推景區無線網絡全覆蓋
- [ 08-19]公安部:集中開展“凈網行動”打擊網絡犯罪
- [ 08-18]“陽光跟帖”書寫網絡正能量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