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談政策性銀行改革:未來道路還要接受實踐考驗
2015-08-20 10:44:41?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3月29日,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非常規貨幣政策的前景”分論壇在博鰲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參加討論。中新社發侯宇 攝 中新網北京8月20日電 題:周小川談政策性銀行改革:未來道路還要接受實踐考驗 記者 魏晞 中國三大政策性銀行改革,終于落地。 今年4月12日,國務院關于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改革方案的批復在中國政府網公布;7月中旬,國家外匯儲備分別向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進出口銀行注資480億美元和450億美元,完成兩家銀行改革方案中對資本金補充的要求。 中國金融改革,自此逐漸推進到政策性銀行。其中,國家開發銀行明確定位為開發性金融機構,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進一步明確了政策性銀行的定位。 自1994年成立以來,三大銀行不斷在政策性和商業性之間曲折探路。伴隨著國際環境的變化和自身職能定位的調整,改革幾度啟動又陷入重新思考。隨著改革逐步落地,多年來縈繞在政策性銀行身邊的方向之爭:定位問題、約束機制、資金籌集、公司治理等,此次都有所定論。 就此,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近期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回顧了中國政策性和開發性金融改革歷程,解讀改革中的具體思路步驟,并談及政策性銀行的新使命。 周小川表示,政策性和開發性金融將在“一帶一路”建設等國家戰略中發揮更大作用。實現對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三家機構的注資后,將使其能夠滿足巴塞爾協議對資本充足率的要求,更好地支持基礎設施、基礎產業、支柱產業“兩基一支”建設,為國家戰略服務。 今年,是中國政策性銀行的改革年,而最關鍵是建立三大機構的資本約束機制。目前,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進出口銀行的資本金補充已經完成,農業發展銀行的資本金補充也將逐步到位。三大銀行改革的未來道路,還要接受實踐考驗。 改革的“起承轉結” “對政策性金融和開發性金融的看法,是有周期性變化的,就像一個長軸的鐘擺在運動。但是每次都應該有進步,看法慢慢深刻?!敝苄〈ㄕf。 最初,中國的政策性銀行是以經濟轉軌期間的“承重者”身份出現。 周小川表示,三大銀行的相繼成立,使過去承擔各種政策性業務的工、農、中、建四家專業性銀行得以減重前行,順利走向商業化改革。當時有觀點認為,三大政策性銀行完成經濟轉軌使命后,或許應退出歷史舞臺,“該消亡就消亡,該關就關”。 隨后幾年、特別是亞洲金融風波之后,全球出現了政策性金融、開發性金融走下坡路的趨勢。德國、巴西、日本等國家的政策性銀行,或被兼并收購,或走上了商業化發展道路、甚至完全轉變成商業銀行。 中國的三家政策性銀行也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市場化新業務,導致政策性銀行與商業銀行業務領域的重疊越來越多,業務邊界難以劃清。2006年,中國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政策性銀行、郵政儲蓄機構等其他金融機構改革”。 |
相關閱讀:
- [ 07-03]周小川: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底線
- [ 05-28]周小川:嚴密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牢牢守住底線
- [ 04-20]周小川:重視房地產市場調整 執行穩健貨幣政策
- [ 04-18]一季度經濟數據引關注 周小川稱要多向世界解釋"新常態"
- [ 03-24]重申貨幣政策 周小川:太過寬松不利于結構改革
- [ 03-24]周小川為新牛市 加了兩把“火”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