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語: 陳納德、庫里申科、柯棣華、馬海德、斯諾、愛波斯坦、原清志……這些人里,有軍人、有醫生、有記者,雖然都已離我們遠去,但他們的名字卻永遠留存在中國人民的心里——正是他們,在那場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或遠涉重洋或毅然留守,給予了中國人民最無私的幫助和支援。今天,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國際在線將陸續推出《老友記——抗戰中的國際友人》系列專稿,讓我們一起,向這些在艱難歲月里和中國人民一起并肩戰斗的國際友人致以深深的敬意。 人物背景: 柯棣華(1910-1942) 印度孟買人。柯棣是他的姓,到中國后為了表示在中國奮斗的決心,在姓后加了“華”字。中共黨員。 柯棣華1936年醫學院畢業。1937年,印度國大黨決定派一支小型醫療隊到中國去,正準備報考英國皇家醫學會的柯棣華決定參加醫療隊。1938年9月柯棣華等5人援華醫療隊來到中國。1939年2月抵達延安,隨后到八路軍總院工作。同年秋,他們提出追隨白求恩的足跡去前線,毛澤東親自批準。經過一個多月的跋涉并經歷了突破封鎖線的戰斗,他們到達了晉東南太行山區的八路軍總部。1940年3月,柯棣華又進入晉察冀邊區,隨部隊轉戰數千里,途中親自參加了一次伏擊日寇列車的戰斗。百團大戰期間,柯棣華到距火線僅一二里處設立救護所。1941年1月,他擔任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院長。當時,面對日寇的頻繁“掃蕩”,柯棣華和同志們不得不一次次放棄建立起來的醫院和學校,打著背包在山林中同日軍游擊周旋。1941年11月,柯棣華與衛生學校教員郭慶蘭結婚。翌年,他們生育一子,軍區聶榮臻司令員親自為其取名為“印華”。1942年7月7日抗戰五周年紀念日,柯棣華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2年12月,柯棣華因突然發病,不幸逝世,年僅32歲。 日前,國際臺駐印度記者采訪了柯棣華大夫三妹馬諾拉瑪女士,以下為專訪全文: 柯棣華家屬在孟買的住所擺放著柯棣華大夫和他的中國妻子郭慶蘭的照片 國際在線消息(駐印度記者孫洋):馬諾拉瑪女士是已故印度援華醫生柯棣華大夫的三妹。作為柯棣華大夫的親屬,她長期致力于增進印中友好。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4年訪問印度及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013年訪問印度時都親切會見了她。2014年,習近平主席還向她頒發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友誼獎。2015年7月2日,馬諾拉瑪因心臟病發作去世。馬諾拉瑪生前曾在孟買接受國際在線記者的采訪。通過她的講述,我們進一步了解了柯棣華大夫這位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不平凡的一生。 柯棣華原名德瓦納特·桑塔拉姆·柯棣尼斯,1910年出生在印度孟買的紹拉普爾村,有五個姐妹和兩個兄弟。 1936年,柯棣華從孟買大學格蘭特醫學院畢業。那一年,為了慶祝家中新成員的誕生,柯棣華一家人拍攝了一張全家福。 翻開珍藏的一疊舊照片,耄耋之年的馬諾拉瑪毫不費力的在合影中找到了柯棣華的位置。照片中的柯棣華身著一身淺色西裝。剛剛從醫學名校畢業的他,風華正茂、前途無限。而誰也沒想到,柯棣華在兩年后的一個決定改變了他的整個人生,也讓他成為中印兩國人民永遠銘記的國際友人。 據馬諾拉瑪回憶,哥哥柯棣華一直都有到世界各地行醫的想法。他在1938年參加了援華醫療隊的面試,隨后決定放棄計劃中的畢業實習、到中國去。而在當時,無論是柯棣華還是他的家人,對中國的了解還僅僅是知道中國人曾經到印度做過絲綢生意。 在寫給家人的信中,柯棣華說他知道去中國可能面臨失去工作甚至是生命和風險,但與能夠醫治抗日受傷士兵而言,這些都算不上什么。 在征得家人同意后,柯棣華與其他4名印度醫生組成的援華醫療隊于1938年9月抵達中國廣州、支援抗戰。在之后的四年里,柯棣華跟隨醫療隊轉戰漢口、宜昌、重慶、延安,最后到達華北的抗日根據地。其間,他參加了八路軍,還在晉察冀邊區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百團大戰期間,柯棣華在前線的戰地醫院收治了800多名傷員。 盡管工作繁重、壓力大,柯棣華還是會抽出時間給在印度的親人寫信,告訴他們自己在中國各地的情況。在信中,他向家人描述了中國人民在戰爭中的悲慘遭遇。同時,能夠通過自己的力量幫助中國人民,也讓柯棣華感到了自己的價值所在。據馬諾拉瑪回憶,柯棣華的信多是報喜不報憂。他說有不少人常常找到他、感謝他的幫助,這讓他很高興。 在白求恩衛生學校工作期間,柯棣華結識了衛生學校教員郭慶蘭。兩人在1941年喜結連理,并在第二年迎來了他們的愛子“印華”。然而惡劣的戰爭環境和高強度的工作使柯棣華積勞成疾。1942年12月9日,柯棣華因癲癇病發作而去世。毛澤東主席聞訊后親筆為他書寫挽詞:“全軍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 雖然親人已經故去,但柯棣華一家與中國的緣分并沒有斷。在柯棣華家人孟買的住所里,仍擺放著柯棣華大夫和他的中國妻子郭慶蘭的照片,壁櫥里還陳列著中國領導人贈送的禮品。 柯棣華大夫三妹馬諾拉瑪女士(中)生前接受國際臺駐印度記者采訪 馬諾拉瑪告訴記者,中國領導人每次到訪孟買都專程到她家中慰問。2009年,她與妹妹瓦薩拉還受邀到中國,參加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發起的“中國緣-十大國際友人評選”頒獎典禮。馬諾拉瑪表示,中國領導人和中國人民至今仍然沒有忘記柯棣華大夫,這讓她和家人感到非常高興和榮幸。 當得知中印兩國正在積極開展醫務人員交流時,馬諾拉瑪稱贊這樣的做法非常好,認為年輕醫生能夠通過這樣的活動得到工作上的激勵。她說,印度醫生去往中國,可以了解中國古老的醫術;而中國醫生也可以來到印度,了解印度的醫學知識。馬諾拉瑪表示,如今印度的年輕一代很少有人知道柯棣華的名字。她希望這種方式能夠增強中印兩國年輕人之間的交流,把柯棣華大夫的精神、把中印友誼一直延續下去。 (注:馬諾拉瑪女士于7月2日因病去世。本文內容基于早前對馬諾拉瑪女士的采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