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兩只鳥論”的四個關鍵詞
2015-08-21 14:22:40??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唐麗萍 李艷 |
分享到:
|
【關鍵詞三:舍得】 所謂騰籠換鳥,正是對“舍”與“得”的辯證把握。“老鳥”不走,“新鳥”不來;“新鳥”進籠,“老鳥”去哪? 2013年4月,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研究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強調要扎實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推進產能過剩行業調整,堅決遏制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支持服務業新型業態和新型產業發展。 2013年7月,習近平在同黨外人士座談時強調,“要堅持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處理好具有全局性影響的問題,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要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堅持把化解產能過剩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長不能再像以前那樣靠投資拉動,而必須抓住經濟“減擋期”加速化解產能過剩、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這也是“騰籠換鳥”的題中之意。 【關鍵詞四:統籌】 “統籌”,是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一個重要特色。在浙江工作時,他提出“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立足浙江發展浙江和跳出浙江發展浙江并舉,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到中央工作后,習近平高度重視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個大局,把“鳥籠子”放在全球視野中去觀察,尋求更為廣闊的“騰挪空間”。 2014年11月,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八次會議,研究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規劃。他強調,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我國經濟正在實行從引進來到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的重大轉變。 加強產能合作,已成為習近平在外交場合談的最多的話題之一。 2015年3月,在同印度尼西亞總統佐科會談時指出,中方鼓勵更多中國企業參與印尼建設,愿同印尼方擴大雙向投資規模,加強產能合作;在會見哈薩克斯坦總理馬西莫夫時指出,中哈都處在發展振興的關鍵階段,產能合作將給兩國加深利益融合帶來新機遇;在同烏干達總統穆塞韋尼會談時強調,中烏雙方要推進產業對接和產能合作,實現優勢互補。 今年4月,習近平赴雅加達出席亞非領導人會議并發表講話指出,中國愿同亞非國家開展產能合作,支持非洲國家建設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區域航空網絡,推動亞非工業化進程。 5月,在明斯克出席中白地方經貿合作論壇開幕式時習近平說,中方愿同白俄羅斯加強產能合作,分享在鐵路、電力、通信、裝備制造等領域的先進技術和高效產能,也歡迎白俄羅斯企業擴大對華投資。 7月,習近平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七次會晤,他指出,各方要發掘各自優勢和潛力,開展創新合作和產能合作,加強金磚國家競爭力;在出席上海合作組織烏法峰會時又強調,要推動在成員國建立合作園區,開展聯合生產,不斷深化產能合作…… 有分析指出,通過經濟外交帶動中國具有比較競爭優勢的企業和行業走出去,擴大在國際上的市場空間,對于中國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注重將外國先進技術和優質產品“引進來”,這對于中國國內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同樣具有積極意義。 |
相關閱讀:
- [ 08-21]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
- [ 08-21]天津港爆炸事故發生后習近平已連續三次作出表態
- [ 08-21]國內|習近平:全力救治傷員 落實生產責任制|政治局常委會:徹查事故責任
- [ 08-21]天津港爆炸事故發生后習近平已連續三次作出表態
- [ 08-21]天津港爆炸事故發生后習近平已連續三次作出表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