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這是黨中央在新形勢下治國理政新的戰略思考、新的戰略要求、新的戰略部署。“四個全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

圖為:2014年12月13日,習近平在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世業鎮永茂圩自然村調研時同村民親切握手交談
“四個全面”的“四個第一”
第一次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定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
第一次將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確定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第一次將全面依法治國,論述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鳥之兩翼、車之雙輪”;
第一次為全面從嚴治黨標定路徑,要求“增強從嚴治黨的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實效性”,鍛造我們事業更加堅強的領導核心。
上述“四個第一”是黨在理論觀點上的四大突破,并且在觀點突破的同時形成了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新的治國方略、新的實踐體系、新的戰略布局和新的理論成果。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豐富并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向又一個新境界。
“四個全面”的提出

圖為:每一個“全面”提出時間
首次并提時間。2014年12月13日至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調研時首次并提“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首次集中闡述四者關系時間。2015年2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首次闡述“四個全面”的邏輯關系。
“四個全面”的時代內涵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圖為:習近平闡述什么是小康社會
【標志】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內涵】確保到2020年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為實現現代化和民族復興奠定堅實基礎。
【解讀】實現這個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全面小康,核心在“全面”。這個“全面”,覆蓋所有的人群、覆蓋所有地域,是不讓一個地域、一個人掉隊的全面小康。這個“全面”,也體現在涉及的領域是全面的,著眼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
全面深化改革

圖為:全面深化改革目標和內容
【標志】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全面深化改革。
【內涵】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以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為核心,全面推進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國防和軍隊改革、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解讀】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方向。“改革開放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是“不斷推動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而不是對社會主義制度改弦易轍”。
目標。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思路。要堅持“戰略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系統思維、底線思維和創新思維”。
重要關系。要處理好“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系、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系、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的關系、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的關系、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全面依法治國
【標志】2014年10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要求全面依法治國。
【內涵】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解讀】將全面依法治國確立為重大戰略布局的一環,標志著依法治國按下“快進鍵”、進入“快車道”。
在頂層設計層面:全面依法治國是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是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在國家治理層面:全面依法治國是“五大法治體系”(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三個共同推進”(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和“三個一體建設”(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協調推進;
在參與主體層面:全面依法治國是“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系統化建設。
全面從嚴治黨

圖為:2014年“從嚴治黨”戰果
【標志】2014年10月8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宣示全面從嚴治黨。
【內涵】落實從嚴治黨責任,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從嚴管理干部,持續深入改進作風,嚴明黨的紀律,發揮人民監督作用,深入把握從嚴治黨規律,實現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解讀】全面從嚴治黨,核心問題是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重點是從嚴治吏、正風反腐、嚴明黨紀,目標是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全面從嚴治黨,意味著黨的建設要在“嚴”字上鉚足力氣、下足功夫,教育要嚴、標準要嚴、執紀要嚴、懲治要嚴、制度要嚴,“嚴”是貫穿始終的主線。
“四個全面”的邏輯關系

圖為:“四個全面”的 邏輯關系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戰略目標”,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則是三大“戰略舉措”。三個推進器,一個大目標,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缺一不可。
深入領會“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下載一個APP。《學習中國》--學習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專用APP以習大大數據庫為支撐,從新聞、實景地圖、微課程、知識地圖、習大大詞條、習大大故事匯、引用詩文等十二個維度和不同的表現方式全面系統地呈現了習近平同志十八大以來的系列重要講話以及相關解讀和評論,為我們學習和貫徹習近平同志的系列講話精神提供了隨身攜帶的學習秘書。
堅持一種思維。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和方法論。
結合一系列決定、講話。黨的十八大報告、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紀委第五次全會上的講話等。

圖為:2015年2月2日,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
推進“四個全面”的路徑
堅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的基本要求是一切從基本國情出發,從實際出發,從人民群眾的利益出發,既大膽探索又腳踏實地。
堅持問題導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都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的。當前,我國經濟、法制建設和黨的建設方面仍然存在不少突出問題。推進“四個全面”,要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關鍵問題進一步研究思考,把認識和化解矛盾作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突破口,在解決矛盾的過程中加快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
堅持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的達成,改革是途徑,法治是保障,黨的建設是根本,必須注重總體謀劃、協調推進。
(來源:學習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