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觀察:送餐機器人為何會走進中南海?
2015-08-23 21:59:38??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國務院舉行專題講座,是新形勢下提高政府決策和施政科學性、有效性的一項舉措 盧秉恒發現,李克強總理尤為關心“互聯網+”和“中國制造2025”的結合。在講座中他提出了“互聯網+制造”和“制造+互聯網”兩種模式。李克強對此很感興趣。他指出,“互聯網+”和“+互聯網”這兩者其實是相通的,而中國經濟邁向“雙中高”必須有個關鍵手段,那就是“互聯網+”。 總理回憶自己到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考察“華龍一號”的情景。他意外地看到,設計中心實驗室只有十幾個人,而通過互聯網連接了20多個城市的500臺終端,背后有成千上萬名科研工作者。 李克強指出,“互聯網+”是關鍵手段,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實現“雙中高”的基本依托。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完善政府監管方式,營造破束縛、匯眾智、促創新和維護公平的良好環境。要以眾創、眾包、眾籌、眾扶等推動企業包括大企業生產模式和組織方式變革,通過體制創新增強聚集各類創新資源的能力和內生創新活力,讓有界的傳統企業變成開放式、協同式創新平臺,讓廣大熱衷創新創造的創客和極客大展身手,使“雙創”成為新動能,讓更多有生命力的前沿技術和新興產業集群蓬勃發展,共同鑄就中國制造業新輝煌。 “我們舉辦講座的目的是希望大家多了解新事物、新情況,吸收新理念,并且和政府職能結合起來創新思考。”李克強強調。 講座過程中,總理對盧秉恒說“敞開講,不用趕時間”。而在講座結束后,多位參會者還圍在一起熱烈地討論。盧秉恒告訴人民網記者,不少人問自己要了聯系方式,希望進一步交流。 李克強說,把脈大勢、了解新知首先是要加強學習,國務院舉行專題講座,是新形勢下提高政府決策和施政科學性、有效性的一項舉措。各部門各單位都要采取多種形式開拓視野、學以致用,不斷提高干事創業的素質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盡管我們面臨經濟下行壓力,但如果在新理念取得突破、有關鍵手段的施展、有新的技術支撐推動,完全能夠長期保持中國經濟中高速發展,邁向中高端水平。”李克強強調。 |
相關閱讀:
- [ 08-23]龍文區舉行青少年機器人競賽 培養小學生實踐能力
- [ 08-22]泉州供電公司吳志成:“帶電機器人”,他發明的
- [ 08-21]漳州學子獲世界青少年機器人奧林匹克中國賽區第二名
- [ 08-13]福州五四路一家餐廳機器人服務員泡水 損失超百萬元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