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觀察:送餐機器人為何會走進中南海?
2015-08-24 23:04:52? ?來源:人民網-時政頻道 責任編輯:林晨 李艷 |
分享到:
|
人民網北京8月23日電(記者 楊芳)8月21日下午,一位特殊的“送餐員”走進中南海。他雖然個頭不高,卻能一人包攬下自動送餐、空盤回收等多項任務;他永遠面帶微笑,任勞任怨,能用一口流利標準的普通話,介紹餐廳的招牌菜品。 這位送餐小哥可不是什么勞模代表,而是一臺我國自主研發的智能送餐機器人。當天下午,國務院第一次專題講座開講,主題是“先進制造與3D打印”。和機器人一同出現在中南海的還有由3D打印技術制造的航天部件、醫療器械等。 這是本屆政府首次舉辦專題講座,聽講人包括李克強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和國務院各部門、中央企業、金融機構主要負責同志。“總理他們聽得非常認真,還問了不少問題。”主講人盧秉恒告訴人民網記者。他是我國機械制造與自動化領域著名科學家,也是我國3D打印領域唯一的工程院院士。 “當今技術革命對經濟發展、推動經濟升級起著極為關鍵的作用,我們正在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也是用創新的手段來推動創業。”李克強在講座開始前表示,“今天這個專題講座就是為了增加我們的知識,啟發我們的創新思維。” 推進中國經濟長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上中高端水平要有新理念 盧秉恒透露,兩三個月前他就接到了關于此次講座的邀請。當天下午,講座持續了約45分鐘,盧秉恒介紹了我國制造業發展現狀、世界3D打印主流技術和將帶來的科技重大突破,并提出了相關建議。 為什么選擇3D打印作為首次專題講座的內容?盧秉恒認為,這與3D打印背后的制造業、特別是“中國制造2025”密切相關。這一概念由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被視為“用三個10年完成中國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變”的第一個10年路線圖。 盧秉恒在講座中提到“中國制造在2.0、3.0領域還需要補課”,這引起總理關注。“我們國家的產業水平應該說現在還居于大而不強這個狀態,處于世界產業鏈的中低端。”李克強說,“推動中國經濟長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上中高端水平必須要有新理念。” 以3D打印為代表的“增材制造”,就是基于理念的創新。這項只有28年歷史的技術,被英國《經濟學人》雜志評價為“將與其他數字化生產模式一起,推動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實現”。 李克強指出:“我們國家人均自然資源占有量在許多方面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果運用‘增材’的方式,將對發展模式帶來重大改變。”他說,不僅是3D打印,其他領域也可以圍繞“增材”的理念認真思考,走一條推動中國產業、經濟邁向中高端的發展之路。 |
相關閱讀:
- [ 08-24]樂贏勇奪中美(國際)機器人挑戰賽FRC冠軍
- [ 08-24]以色列大學生發明快遞機器人 或取代亞馬遜無人機
- [ 08-23]龍文區舉行青少年機器人競賽 培養小學生實踐能力
- [ 08-22]泉州供電公司吳志成:“帶電機器人”,他發明的
- [ 08-21]漳州學子獲世界青少年機器人奧林匹克中國賽區第二名
- [ 08-21]機器人來了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