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從“最美國道”到“最美高速” 8月17日,我們從林芝出發,沿著著名的318國道駛向拉薩。此次通行,最吸引我的不是尼洋河谷的獨好風景,而是拉薩——林芝高速公路這一壯美的人造景觀。 318國道東起上海,西迄西藏聶拉縣樟木鎮,自成都至終點被稱為川藏公路。川藏公路自雅安起,向西翻越二郎山,沿途越過大渡河、雅礱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入藏,再經波密、林芝、墨竹工卡等地抵達拉薩,被譽為“中國人的景觀大道”。318林芝至拉薩段,一直穿行于尼洋河谷,其景色堪稱美中之美。 汽車駛出林芝城區駛入318國道,青綠色的尼洋河水令我這個北方人大開眼界。不過更令我驚嘆的是,依山傍河的窄窄的雙車道的318國道與尼洋河水之間插入了一道新景觀——拉林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在地形允許的條件下,高速公路緊挨著318建在河畔,空間逼仄后,高速公路干脆甩開河岸的束縛、直接凌空高架于河面之上。過去說一橋飛架大河南北,現在則是高路凌懸大河之上。想象下,公路開通后,駕車飛馳在河面上,兩岸美景撲面而來,會是怎樣的享受? 工布江達縣巴河鎮秀尼洋河畔的高山的山腰上,矗立著據說有千余年歷史的秀巴古堡。站在古堡邊的矮墻上俯視,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狹窄的雙車道的老318國道,緊挨著的是拉林高速,后面依次鋪開的是尼洋河與大象山。逝者如斯,千年前的建筑奇跡若有靈,會對21世紀的新建筑奇跡作何感想? 中國已經有了兩條所經地帶美不勝收、又因為自身建造技術巧奪天工而堪稱景觀的高速公路:2012年4月28日開通的四川雅西(雅安——西昌)高速公路與2011年9月30日開通的新疆賽果(賽里木湖——果子溝)高速公路。拉林高速開通后,誰將成為中國景觀高速公路之首呢? 拉林高速路拉薩——墨竹工卡段與林芝——工布江達段都已建好,即將開通,中間的墨竹工卡——工布江達段因為地形條件復雜、尤其是要修建米拉山隧道,而工程延后展開。米拉山隧道洞口海拔4800米左右,建成后將成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隧道。現有的海拔最高的公路隧道是2015年6月通車、位于青海省玉樹州雜多縣境內的長拉山隧道,全長2400米,海拔4500米,由中鐵14局建成。2015年4月29日,由中鐵二局承建的米拉山隧道左幅正式進洞開挖。我們的汽車駛向米拉山口時,遠遠就能望見隧道洞口上方“中鐵二局開路先鋒”與“中鐵二局向西藏人民致敬”的巨大標語牌。隧道開通后,翻山之苦就可以省去了。 拉薩林芝間,除了公路,鐵路建設也同步進行。川藏鐵路拉薩至林芝段,項目總投資366億元,全長402公里,現在已開工建設。拉林鐵路全線為單線電氣化I級鐵路,設計行車速度為每小時160公里,也就是說屆時坐火車從拉薩到林芝坐火車將只用3個小時,而現在汽車經318國道走完這段路程需要8至10小時。 五、西藏人民收入不算低 在林芝,我曾拜訪過兩戶當地居民。 第一戶是米林縣的珞巴族村民。珞巴族在西藏僅有數千人,歷史上有語言無文字,直到20世紀中期,仍以刀耕火種的原始生產方式為主,農業生產工具簡單粗糙,居住條件極其惡劣。現在珞巴族家庭大都從大山上搬到新房子里面了。這戶村民住的是平房,共三棟,一棟是客廳與起居室,一棟是廚房兼餐廳,還有一棟是倉庫與雜物間。從屋內擺設看,此戶人家生活溫飽是沒問題的。從與周圍鄰居房子外觀比較來看,他家的房子算是中等偏下。珞巴族的大多數,現在生活在印控區,不過他們的生活水平比中國控制區的珞巴族人民要低得多。類似的比較在夏爾巴族間也是如此。夏爾巴族,生活在西藏的也不足萬人,多數生活在尼泊爾。據當地干部講,幾十年來,西藏地區夏爾巴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得很快,現在尼泊爾那邊很多人都抱怨當初劃界時沒被劃給中國。 第二戶是魯朗鎮景區附近的一戶藏族人家,房子比第一家要好不少。此戶八口人,住的是兩層樓房。院子里鮮花盛開,草坪鋪地。緊挨著房子,他家又蓋了棟平房經營旅館,設有標間,每間一晚收費二百多元。從房子外觀來看,此戶在村子里屬于中等水平。 兩戶人家的室內陳設有一相同之處,那就是客廳里的顯要位置都掛著從毛澤東到習近平等五代領導人的照片。我問了多人,都回答這種現象在當地人民中非常普遍。 在從林芝到拉薩途中,我留意到公路兩側乃至于離公路幾公里遠的民居,幾乎都是都是新蓋的,極少能看到破舊的老房子。一路上,藍頂白墻(屋頂為坡頂的林芝民居多如此,與拉薩地區的平頂民居不同),青山碧水,相映成輝。后來從拉薩去納木錯,我的觀察結果也依舊如此。看來,西藏于2006年至2013年間在全自治區推廣的農牧民安居工程,是有成效的。 在工布江達,當地干部告訴我,西藏缺人工,尤其是技術工人。像高速公路工地上,技工多為內地來的,日薪若低于三五百塊,根本就沒人干。普工里面當地人則很多,不過日薪也不低,不會低于一兩百塊。當地干部還說,當地居民花幾十萬買一輛大載重汽車,給工地拉料,收入不錯,一年本就賺回來了。在拉薩詢問當地干部,回答也大致一樣,還另外告訴我,拉薩城區出租車司機月收入七八千的很常見。在拉薩我乘了一次出租車,司機是藏族,他對自己收入情況的介紹與前述干部的數字基本一致。 現在不少人在宣揚這樣一種輿論:因為勞動力成本增高(且不論這在多大程度上屬實),外資正加緊撤離中國、中國競爭優勢消失、中國將不再是世界工廠、中國經濟即將崩潰,等等。可是,過去勞動力價格相對較低時,這些人卻又說中國經濟都是血汗工廠,升級無望沒有出路。總之,在這種人眼里,你高也不行,低也不行。 西藏人均收入目前在全國排名靠后,從媒體報道可知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七成多,不過最近這幾年增速很快,一直在全國名列前茅,若目前的發展勢頭不被打斷,估計很快就能追上全國平均水平。此外,西藏人口以農牧民為主,擁有各種政策性補助,如果算上補助,西藏農牧民收入水平在全國的排位還要往前移。 至于西藏的公務員,據幾天的觀察,不論藏族干部還是在藏干部,從基層到領導,大都工作很辛勞。單從外表來看,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顯得要比內地同行蒼老很多。我遇到過兩位自治區的干部,才五十多,可看起來跟內地七十歲的老人似的。 六、要質量也要速度 2014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2015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就是要“努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最近數年來,西藏經濟增速一直維持在兩位數,這在全國增速持續下降的情況下,尤其顯得突出。2015年上半年,西藏增速在全國依舊名列前茅。7月30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政治局會議,指出當前全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一些企業經營困難”,同時,明確肯定了西藏的“經濟快速發展”。 當前,不少人輕視經濟增長速度,甚至認為只有把經濟速度降下來,才能提高經濟質量。這種將速度與質量割裂或對立開來的理論,是片面的。保持速度與提高質量并不矛盾,應該在繼續保持速度的前提下來提高質量。 不少人指責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是“投資拉動”、粗放低效,這也是片面的。 良好的基礎設施建設——交通、通訊、電力、網絡、管道、醫院等——其實正是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前提。“要致富,先修路”,這句當代諺語的正確性遠遠超過當前流行的形形色色的經濟理論。中國人口眾多,經濟又持續高速發展,多年來雖一直加緊基礎設施建設,但是始終存在滯后現象,而不是超前。 “投資拉動”,不僅不粗放低效,反而促成了中國整個工業水平的飛躍。就拿我在赴拉薩途中看到的來說,因為修建拉林高速公路工布江達至墨竹工卡段,一路上工地延綿不斷。工地上密布著各式各樣的工程機械,包括起重機、水泥泵車、推土機、挖掘機、裝載機等,簡直就是一個巨大的工程機械博覽會。我在車上有一段時間專門觀察這些機械,發現大都是國產貨,如徐工、柳工、三一、山推、廈工等品牌,國外品牌則較少。這一幕清晰地顯示出:中國在成為全球最大工地的同時,工程機械產業也隨之躍居世界一流。 其它基建領域也是如此。目前鐵路方面,中國高鐵技術領先世界;電力方面,中國的火電、水電、核電等發電技術與電力輸送技術,也都是世界一流;通訊方面,中國在4G領域已經與發達國家并駕齊驅,并且即將主導全球5G標準的制定。 七、藏羚羊不再瀕危 西藏經濟快速發展并加快能源開發,會不會對西藏的環境與生態造成破壞?當前,許多人有這樣的擔心。在我看來,這樣的擔心并非毫無道理,但是也不能過度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并非有你無我水火不容。 證據呢?證據就是西藏自身。大家都知道,最近二十多年來西藏經濟快速發展,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最近二十多年來也是西藏環境與生態得到修復與改善的時期。比如,西藏的森林覆蓋率就是在最近十多年間實現了快速增長。 上述增長量,主要形成于最近十幾年間。1977年西藏森林覆蓋率為5.1%,1991年為5.84%,到1998年也僅為5.93%,而到2006年已經激增為11.91%,2011年為11.98%。今年剛結束的西藏首次森林資源全面調查顯示,西藏森林覆蓋率更進一步增至目前的14.01%。 近二十年來,經濟高增長期與森林覆蓋率高增長期基本重合,這不僅在西藏,在全國也是如此。森林覆蓋率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僅約為8.6%,1989年第三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時為12.98%,1993年為13.92%,1998年為16.55%,2014年初結束的第八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成果顯示為21.63%。 2004年10月上映的電影《可可西里》,讓全國人民都為包括西藏在內的整個藏羚羊種群所陷入的險境而揪心。那么,現在藏羚羊的生存狀況比影片上映時是得到改善還是繼續惡化了呢?《可可西里》上映十年后,2014年6月新華社報道,近年來,由于生態環境的改善和盜獵活動的減少,在藏羚羊主要生活的青海可可西里與三江源、西藏羌塘以及新疆阿爾金山這四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生小藏羚羊的成活率有所提高,種群恢復增長較快,已經由最低時期的(估計)六七萬只,增長到目前近30萬只。 其實,在2004年《可可西里》上映之前,整個青藏高原藏羚羊生存環境就已經開始改善了。青海可可西里保護區境內及周邊地區藏羚羊種群數量,上世紀90年代后期不足2萬只,2002年已經增長到3萬余只(大洋網2002年8月訊,《藏羚羊日子好過了種群數量達3萬多》),到2013年則超過了6萬只。 西藏地區更是如此。2000年,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設立。2003年9月新華社報道,整個西藏境內藏羚羊種群數量已從1999年的7萬只增加到10萬只以上。2014年,羌塘保護區內的藏羚羊則由保護前的6萬多只恢復到目前的約12萬只,現在保護區內藏羚羊群每年夏天大遷徙的場景,已經蔚為壯觀。有外國動物學家說:“中國西藏羌塘自然保護區是當今世界上海拔最高、保存最完整、未經人類破壞的一塊野生動物樂園。” 今年5月底,中國環境保護部與中國科學院聯合發布《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評估報告,已將藏羚羊從受威脅物種名單中剔除。(中國西藏網 文/杜建國 編輯/范凡) |
相關閱讀:
- [ 08-28]人民日報評論員:切實把握西藏工作的著眼點和著力點
- [ 08-28]切實把握西藏工作的著眼點和著力點
- [ 08-27]牢牢把握西藏工作重要原則
- [ 08-27]西藏林芝地區墨脫縣3.9級地震 震源深度8公里
- [ 08-26]確保西藏長足發展和長治久安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