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股市幾乎同步暴跌,主要經濟體市場都被波及。從8月19日收盤至24日盤中最低點,美國三大股指分別下跌10%、11.5%和14.5%,歐洲斯托克50指數下跌13.3%,德國DAX30指數、法國CAC40指數和英國富時100指數分別下跌12.6%、13.4%和10%,日本日經225指數和印度孟買SENSEX30指數分別下跌12.2%和9.5%,中國上證綜指、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分別下跌15.9%、15.4%和16.3%。 國際上多數機構認為,多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了此次暴跌,既有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也有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等誘因,不能歸咎于任何一個單一經濟體。但也有部分觀點認為,近期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完善、一些經濟數據不佳、前期股市暴跌等“中國因素”引發全球暴跌,似乎中國應對此負責,這顯然有失公允。 一、全球股市暴跌源于多重市場因素疊加而非中國引發 第一,從股市見頂回落的時間順序看,美、歐、印在前,中國在后。全球股市自2008年反彈后近期陸續見頂。印度孟買SENSEX指數最早于去年3月4日見頂后回落。歐洲市場多數在今年上半年陸續見頂,其中,德國DAX指數、西班牙IBEX35指數和法國CAC40指數分別于4月10日、4月13日和4月27日相繼見頂回落。美國股市見頂稍晚,道瓊斯指數、標普500指數分別于5月19日、5月20日升至本輪高點。相比之下,中國股市見頂最晚,上證綜指于6月12日才達到本輪高點。從主要股指見頂回落的次序看,印度和歐美主要股市的見頂回落早于我國股市。 第二,從全球股市運行情況看,市場自身普遍存在較大調整壓力。去年6月底到今年6月中旬,上證綜指由2064點上漲到5174點,不到一年上漲150%,翻倍時間為7.5個月,比2007年牛市時上證綜指8.5個月的翻倍時間更短。這種短期的快速上漲難以持續,暴漲之后往往或早或晚地出現快速回調。海外市場特別是歐、美、日、印等主要股指的翻倍時間雖然長一些,但持續近6年的上漲累積了巨大漲幅。自2008年底部以來,美國納斯達克、印度孟買SENSEX、德國DAX、美國標普500、日本日經225指數累計漲幅分別達到413%、373%、331%、320%、265%。從這些國家股市波動過程看,經歷了多倍增長后,股市調整是一個必然趨勢,一旦出現某個具有全局性意義的影響因素如美聯儲加息等,就會導致市場出現同步劇烈調整。 第三,從全球股市暴跌的直接誘因看,美聯儲加息可能提前是最主要的觸發因素。當前,美國股市市值約占全球市值的40%,是對全球股市影響最大的市場。近幾個月,國際金融市場波動與美聯儲貨幣政策信號披露高度相關,美聯儲貨幣政策的任何一個微小變化,都會對美國乃至全球股市、債市、期市、匯市以及大宗商品市場產生極大的影響。8月20日凌晨,媒體報道美聯儲7月份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政策會議紀要中有“多數美聯儲官員認為已接近加息時刻”的相關表述,被市場解讀為美聯儲加息將會提前,這加劇了市場不安情緒,成為引發本輪全球股市暴跌的導火索。過去一周反映市場情緒的恐慌指數變化也可以看出美聯儲加息預期變化的影響。2015年以來,恐慌指數一直在10-23的低位區間運行,但在8月18日之后,恐慌指數在5個交易日內由13迅速飆升至53,恐慌情緒逐步蔓延,市場拋售盤大量涌現,加劇了股價下跌的速度和幅度。 第四,從股市暴跌的深層次原因看,主要是全球經濟增長格局調整及國際金融市場風險釋放。國際金融危機后,美歐日通過量化寬松方式向金融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促使美歐日股市上漲。隨著美國等國家經濟逐步企穩或復蘇,特別是美國量化寬松政策退出,使得依賴于過度寬松流動性支撐的美歐日股票市場逐步失去支撐。與此同時,近兩年,在全球金融危機后支撐全球經濟增長的新興市場增速開始放緩,巴西甚至陷入嚴重經濟衰退,進而帶動資源型國家經濟下滑。由于美日等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難以彌補新興經濟體增速下滑的缺口,導致全球經濟增速回落,加劇國際投資者對市場前景的擔憂。同時,美聯儲貨幣政策加息預期帶動美元步入升值周期,歐、日和許多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寬松的政策空間變窄。這一系列因素加大了金融資本從估值水平已經很高的市場撤出的意愿。加之美聯儲貨幣政策變化導致美元匯率在國際貨幣市場上的波動,放大了全球股市快速下調的壓力,同步暴跌隨之產生。 一些國際輿論也認為,全球股價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將全球股市暴跌歸咎于中國股市和人民幣匯率調整有失公允。曾任摩根斯坦利亞洲區主席的史蒂芬·羅奇認為,全球市場因中國股市暴跌而恐慌的說法是因為西方一直用觀察自己的鏡頭去觀察中國,中國并不會成為下一個希臘或日本。歐洲央行副行長康斯坦西奧指出,中國經濟并未惡化到導致股市暴跌。法國《回聲報》認為,人民幣貶值程度仍然較輕,并不必然擾亂全球市場匯率平衡,美聯儲加息時機不確定和希臘選情也在影響著歐洲股市穩定。《香港經濟日報》認為,指責內地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和近期人民幣貶值導致了這一輪環球金融動蕩是“莫須有”,經濟不振是全球都面對的難題,不能將振興環球經濟與金融市場的希望全部推給中國。許多國際機構認為,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利大于弊,不會演變成為市場恐慌、流動性枯竭等失控局面。《紐約時報》稱,中國并沒有讓人民幣急劇貶值,也沒有掀起匯率戰爭。英國金融時報分析,未來全球股市的走向將更大程度的受到美聯儲是否加息的影響。 |
相關閱讀:
- [ 08-28]受累油價暴跌“三桶油”凈利齊降 中石油降6成
- [ 08-26]股市暴跌殃及銀行理財 五十款產品“提前終止”
- [ 08-26]股市暴跌 黃金成榕市民投資寵兒
- [ 08-25]滬指暴跌兩市市值蒸發近4萬億 戶均蒸發7.78萬
- [ 08-25]日本高官就股市暴跌表態 否認會波及安倍政權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