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事實數據“亮”信心
2015-08-30 19:47:30??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林晨 趙舒文 |
分享到:
|
“中國經濟亮點很多。”向松祚告訴記者,“中國是一個龐大的而且發展很不平衡的經濟體,有些新型行業發展得不錯,服務業增長也較快,部分產業結構調整取得較好進展,出口結構繼續升級換代,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更加明顯。” 談前景:有能力完成目標任務 “我們有進一步創新和運用宏觀調控的空間,國內需求也有較大余地。”李克強總理告訴大家中國經濟的信心來自哪里,并且明確表示:“中國有能力、有條件完成全年經濟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 7月份以來,中國經濟運行雖有波動,但積極因素也在不斷積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表明,我國投資增長的后勁有所增強。1月至7月,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8個百分點,施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速提高0.5個百分點,到位資金增速提高0.5個百分點。房地產市場繼續回暖,1月至7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6.1%和13.4%,比上半年提高2.2和3.4個百分點。 隨著“互聯網+”行動向更廣領域拓展,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加快融合發展,在協同制造、現代農業、普惠金融等領域,新產品、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三大戰略”輻射帶動作用日益明顯,各地加快與“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戰略規劃的對接,國家級新區、產業轉移示范區等的新引擎、新載體、新樣本作用突出,這些都為經濟發展增添了新動能。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更要理性、客觀、全面地認識經濟存在的問題,傳統經濟仍處于增速放緩之中,新經濟增長動力僅是初步顯現,產業和區域分化加重,結構性矛盾十分突出,相當一部分企業經營依然困難,經濟運行效益尚未改善,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祝寶良指出。 向松祚強調,要認識到經濟下行具有客觀性和必然性,認識到過去的增長模式很大程度上不再適用,政府、企業家、投資者都要轉變理念,立足長期技術進步和經濟轉型,不能再指望貨幣和財政寬松來創造奇跡。 向改革要動力,向市場要空間。目前,多項前期改革的效應逐步加強,一系列醞釀良久的改革蓄勢待發。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透露,國企改革方案將很快出臺,不會低于預期。 (光明日報記者 張翼 光明日報通訊員 何律衡) |
相關閱讀:
- [ 08-30]李克強強調:在應對挑戰中保持經濟平穩運行
- [ 08-28]網媒大咖朱德泉稱贊:貴州彎道取直 占領經濟發展制高點
- [ 08-28]裴金佳到島外四區調研:加快區域發展壯大經濟總量
- [ 08-28]中日競標印尼高鐵進入關鍵階段
- [ 08-28]專家:“十三五”中國經濟將在7%-8%間平穩變化
- [ 08-27]臺灣經濟成長力道弱 7月燈號持續呈現低迷藍燈
- [ 08-27]當前經濟運行緩中趨穩 未來穩定發展仍有支撐
- [ 08-27]兩岸租稅協議創造多贏效果 得來很不容易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