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日閱兵與國慶閱兵七大不同
2015-08-31 09:27:00??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專項演練順利舉行,這是參加演練的三軍儀仗隊(8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剛攝 新華網北京8月31日電(黃玥程夢圓)隨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大會日益臨近,作為紀念大會重要組成部分的閱兵式,也漸漸揭開神秘面紗。與國慶閱兵相比,今年舉行的抗戰勝利日閱兵呈現七大變化: 一是閱兵主題上的變化——紀念抗戰、銘記歷史。新中國成立以來已舉行14次閱兵,均為國慶閱兵,是國家盛典。而9月3日舉行的閱兵是中國歷史上首次以紀念抗戰勝利為主題,是一種單向的紀念日閱兵,目的是為了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視和平、開創未來,弘揚抗戰偉大精神,兩者主題有所不同。 二是規模結構上的變化——注重特色,熱衷國際性。這次閱兵50個方(梯)隊由2個抗戰老同志乘車方隊、11個徒步方隊、27個裝備方隊、10個空中梯隊,另抽組聯合軍樂團和合唱團,參閱總兵力超過1萬人。國慶60周年閱兵56個方(梯)的安排寓意著我國56個民族團結和諧、萬眾一心。 這次閱兵,首次組織抗戰老同志、外軍方隊參閱,首次組建10個英模部隊方隊參閱,首次安排將軍擔任領隊受閱,體現了紀念活動的歷史性、國際性,傳遞著對抗戰老兵和支前模范的敬重和對抗日英烈的敬仰。 這種規模結構上的變化,充分體現了此次閱兵注重特色甚于注重規模,通過合理的編排對外宣示中國武裝力量與捍衛世界和平之間的關聯,從“9·3”閱兵中讀懂中國捍衛二戰勝利成果、維護世界和平安寧、共創人類美好未來的堅定立場。 三是武器裝備上的變化——國產現役主戰,展示最新成就。國慶60周年閱兵30個裝備方隊中,受閱大型裝備是52型,全部是國產裝備,近90%是首次參閱。這次閱兵組織27個裝備方隊擬動用40多種型號裝備500多件,均為國產現役主戰裝備,84%是首次亮相的新裝備,包括新型坦克、新型火炮、新型導彈、指揮信息系統和無人機等。 其中,陸軍已經裝備了先進的第三代主戰裝備,在2009年國慶閱兵已經出場亮相的05式水陸坦克,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戰斗力最強的兩棲戰車。海軍武器裝備以艦載武器為主,目前世界唯一的中程反艦彈道導彈——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值得期待。 這次閱兵首次按作戰體系編組受閱方隊,包括地面突擊、防空反導、海上攻擊、戰略打擊、信息支援、后裝保障等模塊,“這是與以往歷次閱兵一個很大的不同。”裝備方隊指揮部政工組組長李廣彬說,“這樣的安排,更能體現三軍聯合作戰的特點,更能體現我軍打贏信息化局部戰爭的能力”。 四是空中編隊上的變化——按作戰體系編排,規模增加。國慶60周年閱兵中空中梯隊是15種型號151架飛機受閱,編隊大多采用的楔形、三角形、菱形等隊形,大體按預警機、對地突擊飛機、制空作戰飛機、直升機、教練機的順序排序,體現攻防兼備的空中作戰體系。 今年抗戰閱兵上,將有20多種型號近200架各型飛機接受檢閱,規模創歷次之最,參閱飛機囊括陸海空三軍的現役各型飛機,空中作戰要素歷次最全。 與國慶60周年閱兵相比,除了規模增加以外,殲-7、殲-8、轟-6H等老機型不見了蹤影,國產新機型比重有了顯著增加,尤其是海空軍的預警機、電子偵察機、海上警戒機等特種支援機型,顯示了我軍空中力量對信息化的重視和建設成果。 為了突出抗戰主題,空中梯隊在參閱戰機隊形編排和表現形式上加入抗戰元素和時代特色,例如,首先出場的空中護旗方隊將采取“70”紀念字樣編隊飛行。 |
相關閱讀:
- [ 08-31]兩岸攜手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的現實啟示
- [ 08-31]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新聞中心舉辦首場新聞發布會
- [ 08-31]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 “八閩僑心點亮和平之光”
- [ 08-31]福建前村:每家每戶都有一部抗戰史
- [ 08-31]浦城舉行《浦城抗戰歲月》首發式
- [ 08-31]抗戰時期漳州屢遭日機轟炸 百姓目睹親人被炸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