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2015年9月3日習近平檢閱部隊 四、“三個必勝”是真理的必勝 正義必勝、和平必勝和人民必勝,既是自然真理,也是社會真理,更是政治真理。何為正義?柏拉圖說:“各盡其職就是正義”,烏爾比安說:“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應有權利的穩定的永恒的意義”,凱爾森說:“正義是一種主觀的價值判斷”。正義作為道德范疇,主要指符合一定社會道德規范的行為,看每個人是否得到了應有的權利履行了應有的義務,是對政治、法律、道德等領域中的是非、善惡作出的肯定判斷,與“公正”同義。既然正義是一種主觀的價值判斷,一種行為、狀態是否正義就涉及到三個要素:人、社會和與人直接相關的事物。人是正義反映的主體,也是評價正義的主體。在某種意義上,支配人類行為的道德規范,起源于人類的自然本性或和諧的宇宙真理;而現代法律是依照自然法的法學理論構建的,法律準則的權威,重要部分是來自對道德規則的考量。和平是自然萬物生長的要求,也是人類社會康健發展的要求;和平是正義的要求,也是正義的結果。正義與和平既是人民追求的崇高目標,也是人民幸福生活的本質要求,正義和平還是人類發展的根本保證。如果說和平是陽光,那么正義就是空氣,在空氣和陽光的哺育下,生命才能生長和延續。 但是,陽光需要珍惜,空氣需要保護。不珍惜陽光就會被烏云吞噬,不保護空氣就會被廢氣污染。所以,正義需要伸張,和平需要維護。伸張和維護需要人民的力量、正義的力量。唯有反思戰爭災難,才能永固和平之決心;唯有壯大正義力量,才能筑牢和平之根基;唯有依靠人民,才能凝聚正能量。習近平指出:“和平來之不易,和平必須捍衛。基于對歷史的慘痛感知,中國人民將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始終不渝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一切國家的友好合作,堅定不移維護世界和平。中國的發展壯大必將是世界和平力量的發展壯大。”他強調:“我們也真誠希望,各國都更好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堅持和平發展,共同開創世界和平充滿希望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