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抗日戰爭偉大勝利開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
2015-09-05 12:20:55??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林雯晶 李艷 |
分享到:
|
四、為民族復興鍛造了領導核心 中國共產黨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抗日戰爭也使中國共產黨自身得到發展,為民族復興鍛造了領導集體、選擇了發展道路,這一點最為重要。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經過14年抗戰,中國共產黨的力量得到迅速發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從全面抗戰爆發時的4萬多人發展到抗戰勝利時的127萬多人,民兵發展到260萬人,先后在華北、華中、華南建立了擁有1億人口和100萬平方公里面積的19塊抗日根據地,成為左右中國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力量。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成為愛國民主人士和廣大群眾人心所向的“圣地”,沒有以共產黨為核心的人民力量的壯大,就不會有抗日戰爭的勝利。在抗日根據地,中國共產黨制訂與實施了減租減息、鼓勵墾荒、發放農貸、發展商業等一系列經濟政策,不僅使抗日力量得以在貧困地區生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的物質生活,贏得了民眾的支持。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根據地實行的“三三制”等民主政策,開風氣之先,為中國政治發展帶來了新的景象。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根據地局部執政的實踐,為執掌全國政權積累了經驗。 抗日戰爭使中國共產黨經受了鍛煉和考驗。抗日戰略與戰術的選擇、抗日方針與政策的制定,提升了中國共產黨準確把握形勢、應對復雜局面、動員各方力量、協調各種關系的能力,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與發展也奠定了社會各階層對于中國共產黨的認同與擁護,彰顯了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的雄才偉略、高超智慧與宏大胸懷。 正確道路的選擇對于民族復興至為重要。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論聯合政府》等文章或報告中,系統闡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指明了抗戰勝利后的中國社會發展道路,即經過新民主主義社會,走向社會主義社會。如此,避免了中國資本主義的前途,為實現民族復興找到了正確道路。 經過抗日戰爭時期的奮斗、創造,中國共產黨塑造了良好的政黨形象,向全國人民、國際社會展示了中國共產黨的魅力和中國的未來。大批愛國青年尤其是青年知識分子之所以向往延安,突破重重封鎖來到延安,道理正在這里。美國記者、大后方報紙記者、民主人士等訪問延安之后,都不約而同地把新中國的希望、把中華民族復興的希望寄托在延安、寄托在中國共產黨身上。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轉折,也是中國共產黨歷史發展的轉折。從此,在國共兩黨的較量和博弈中,中國共產黨逐漸贏得了主動、贏得了民心,并最終贏得了政權。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的夢想,抗日戰爭的勝利,捍衛了中華民族5000多年發展的文明成果,開啟了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經歷抗戰勝利后70年發展,中華民族日漸接近偉大復興的目標。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抗戰精神,創造了具有5000多年歷史輝煌文明的中華民族,也一定能夠創造出更加燦爛的明天,一定能夠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