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機關報刊文:反腐也需要“朝陽群眾”
2015-09-06 07:40:48??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責任編輯:陳瑋 趙舒文 |
分享到:
|
2 打破群眾參與反腐的諸多障礙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中央到地方“打虎拍蠅”力度不斷加大,大大提振了人民群眾參與反腐的信心和熱情。但要看到,仍有一些地方和部門的腐敗現象未得到有效遏制,有的甚至還很嚴重。原因之一,就是這些地方群眾的反腐敗積極性還沒有真正調動起來或者面臨障礙。 由于宣傳、教育不到位等原因,一些群眾對黨紀政紀、法律法規和當前的反腐敗形勢、要求等了解不深不透,對于身邊發生的一些不良現象無法判斷是否違紀或者違法,如老師、醫生等收“紅包”,很多群眾認為這是正常現象。還有一些群眾對歪風邪氣深惡痛絕,但不知道如何舉報,當自己遇到問題或難事,往往也會送錢送禮說情解決。 有關專家指出,應該加大揭露群眾身邊腐敗現象的力度,通過各種媒體進行宣傳,讓廣大群眾認清身邊腐敗的形式和危害,積極主動地舉報違紀違規行為。 在一些地方和行業中,執法執紀單位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失之于寬、失之于軟,監督形同虛設,導致問題長期存在,甚至出現了違紀違規人員口出“你告吧,能告倒我算你行”這樣的狂妄言語,損害了群眾監督舉報的信心和積極性。就算不得不舉報,有的也寧可舍近求遠,越級舉報。 今年4月14日,山西省委書記王儒林在忻州座談會上透露,2014年山西省紀委接受越級信訪舉報數量53177件次,其中越級反映縣處級以下干部的問題37027件次,比重高達69.6%,比2013年增長86.7%。 舉報人信息被泄、遭打擊報復的案例時有發生,這是讓群眾不敢舉報的重要因素。一些地方的舉報渠道不安全、不暢通或是花架子,甚至發生舉報信件被擱置、泄密,舉報者遭受打擊、報復、陷害的事件,群眾由于擔心暴露身份、害怕被打擊報復,不敢舉報,或者多采用匿名舉報。 另外,社會還未形成強大的監督氛圍,自發主動舉報少。基層干部群眾反映,對于身邊的腐敗雖然深惡痛絕,但是投訴舉報往往是在自身利益受損時的被動行為。 3 充分依靠群眾,發揮群眾監督作用 為了讓群眾對腐敗的認識更加深入,要大力宣傳反腐敗的方針政策、黨紀政紀、法律法規,使群眾知道反對什么、提倡什么和應該怎么做,擴大群眾參與舉報監督的知情權。 2014年6月26日,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區平政路街道開展反腐倡廉街頭宣傳活動,引導群眾參與反腐。活動現場的群眾感嘆:“舉報電話公布出來,我們老百姓也可以參與反腐敗了。” 黨的十八大以來,一些重大典型案件公開處理,查處結果及時公布于眾。剖析根源,總結教訓,擴大反腐敗聲勢,激發了人民群眾支持和參與反腐敗斗爭的政治熱情,提振了群眾參與反腐的信心。 隨著網絡時代的來臨,網絡舉報比重越來越高。因此,要虛實結合,在改進群眾來訪、來信、來電舉報渠道和平臺的同時,也要注重網絡舉報平臺的創新完善,為群眾提供更加便利、順暢的監督渠道。 去年以來,中央紀委在方便群眾監督、拓寬監督渠道方面動作頻頻。去年12月9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開通反腐敗國際追逃追贓線索舉報平臺,接受海內外人士對黨員和國家工作人員逃往國(境)外,或者向國(境)外轉移涉嫌違紀違法資產等行為的舉報。今年6月,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又在客戶端推出“反‘四風’一鍵通”,操作簡單,可以傳照片、視頻和文字,還可接受匿名舉報,目的就是為群眾舉報搭建一個便利、快捷、直接的監督平臺,形成無處不在的監督網。 讓群眾安心放心地去主動監督舉報,需要機制保障。王岐山同志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強調,要“堅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懲”,同時,“要健全腐敗案件揭露、查處機制,暢通信訪舉報渠道,完善保護證人、舉報人制度。” “有案必查、有腐必懲”,換來的是群眾信任;“完善保護證人、舉報人制度”,換來的是群眾放心。中央紀委信訪室有關負責人透露,十八大以來,舉報量持續增多,受到實名舉報“優先辦理、及時回復”的鼓舞,署名舉報比例大幅提升。“這些都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群眾對反腐敗工作的滿意度不斷提高,對反腐敗工作的信心不斷增強。” 專家指出,群眾監督是有力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重要力量,讓更多群眾積極參與反腐,對打贏反腐敗這場“持久戰”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各級黨委、政府和紀檢監察機關要充分依靠群眾,發揮群眾監督作用,一手堅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懲,保持反腐敗高壓態勢;一手抓信訪舉報工作,暢通、拓寬舉報渠道,為群眾監督創造便利條件和良好環境。(段江衛) |
相關閱讀:
- [ 09-05]中紀委機關報:反腐也需要“朝陽群眾”
- [ 08-31]中紀委再公布舉報窗口 揭舉違規收送月餅節禮
- [ 08-31]中紀委監察部:歡迎節日期間舉報身邊“四風”問題
- [ 08-31]中紀委再公布舉報窗口 揭舉違規收送月餅節禮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