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將關閉難民通道 法國軍機將對IS采取行動
2015-09-08 07:21:59??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王海云 王海云 |
分享到:
|
法國稱不會派出地面部隊 法國總統奧朗德7日在巴黎宣布,法國將從8日開始派偵察機在敘利亞上空執行任務,為空中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做準備。 奧朗德當天在愛麗舍宮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說,“伊斯蘭國”近兩年快速發展,中東地區難民問題和反恐形勢日益嚴峻。為應對前所未有的難民潮,法德兩國已向歐盟提出歐盟未來兩年接收12萬戰爭難民,法國準備接收其中的2.4萬人。 奧朗德還說,法國不會派出地面部隊,“這樣做既冒失也不現實”。 以色列稱太小而無法接收難民 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6日拒絕反對派領導人接收敘利亞難民的呼聲,說以色列太小而無法接收。以色列與敘利亞沒有外交關系,相互視對方為敵對國家。 近日,大量中東難民涌向歐洲,引發全球關注。作為敘利亞的鄰國,以色列主要反對派猶太復國主義者聯盟領導人伊薩克·赫爾佐克呼吁以色列當局“接納來自敘利亞沖突中的難民”。 盡管國際社會沒有敦促以色列對敘利亞難民開放邊界,赫爾佐克說,內塔尼亞胡在道義上有責任接收難民。“當人們抱著孩子逃命時,猶太人的總理不應硬起心腸,關閉大門(不接收)。”他說。 對此,內塔尼亞胡6日在內閣會議上回應,以色列太小而無法接收難民。“我們并非對敘利亞和非洲的難民悲劇漠不關心……但以色列是個小國,非常小,沒有人口或地理深度。”他同時說,“我們不會允許以色列被非法移民潮……淹沒。” 本組文/綜合新華社消息 時評 西方自食難民危機惡果 誰該對這場難民危機負責?不管是悄悄躲在一邊的美國還是深陷危機淤泥的歐洲,均逃不掉其應負的歷史責任。 西方必須對中東北非戰亂造成的戰爭難民負有責任。進入新世紀以來,美國等西方國家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打了兩場戰爭,除此之外,還軍事打擊利比亞,扶植敘利亞反對派打內戰,造成“伊斯蘭國”坐大。其結果是,該地區內亂不斷,政局不穩,人民流離失所。僅拿敘利亞來說,內亂已造成20多萬人死亡,上千萬人顛沛流離,其中有400多萬人逃出國門淪為難民。 其二,西方應對巴爾干地區乃至非洲的經濟難民負有責任。被國際輿論忽視的是,當前在西歐各國申請難民的,來自巴爾干的經濟難民不在少數。據德國官方數字,截至今年7月底,來自西巴爾干前南斯拉夫地區的經濟難民所占申請量超過40%。德國《明鏡》周刊報道,過去一年有10萬科索沃人前往西歐,目前只有1.3萬人返回原籍。 究其根源,上世紀90年代,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軍事打擊南聯盟,戰火雖已結束,但留下的“爛攤子”卻不再管。這些年,許多西巴爾干地區國家陷入嚴重的經濟危機,失業率高企,貪污腐敗橫行,有組織犯罪猖獗,社會福利癱瘓,人民看不到希望,只有逃難去西歐一條路。 面對不斷涌來的難民潮,歐洲應對失措。眼下的歐洲,不僅引以為傲的人道主義和價值觀已被難民危機沖得七零八落,而且實際處置上亦不斷面臨新的挫折,難民問題正在給歐洲制造新的撕裂、對立。俄羅斯總統普京直言,難民潮是歐洲國家的西亞北非外交政策的必然結果,而這一外交政策“實際上就是美國的外交政策”,因為歐洲國家“盲目地對美國亦步亦趨”。上世紀歐洲跟隨美國軍事打擊南聯盟,在自己的身邊留下一個發展問題的“定時炸彈”,亦同此理。 難民問題錯綜復雜,不是簡單“放開邊境”那么簡單。動輒數十萬的難民洶涌而來,涉及吃穿住行、工作、生活、治安等諸多方面,指望西方敞開大門全部接受難民是不現實的。但也應看到,與土耳其、黎巴嫩等容留了數百萬難民的國家相比,西方的所作所為還差得很遠。應對難民問題,西方不僅要切實承擔起應盡的歷史責任,更須追根溯源,對干涉主義等行徑做出深刻反思。 |
相關閱讀:
- [ 09-07]奧地利將逐步取消難民臨時入境 吁歐盟國家共擔責任
- [ 09-07]因國際壓力大 德國奧地利終向難民“開門”
- [ 09-02]近4000難民抵奧地利維也納 創單日人數最高紀錄
- [ 09-08]歐洲委員會議會大會主席說歐洲再不能回避難民危機
- [ 09-08]慕尼黑三天涌入三萬難民 德奧不堪重負對難民限流
- [ 09-07]匈牙利:歐洲難民潮中有許多人冒充敘利亞人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