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馬其頓邊境的難民與警察發生沖突供圖/IC
連日來,年僅3歲的敘利亞難民小艾蘭“沉睡”海灘的悲慘場面震驚世界,一些歐洲國家動了惻隱之心,擁堵在匈牙利的數千難民近日終于如愿以償前往奧地利、德國等國,還有一些歐洲國家也有所松口。與此同時,奧地利總理法伊曼6日說,奧地利打算叫停“緊急措施”。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同一日則稱以色列太小而無法接收難民。
奧地利主要口岸已經看不到難民
奧地利總理維爾納·法伊曼6日說,奧地利打算叫停“緊急措施”,向難民關閉奧地利和匈牙利邊界的口岸,“逐步恢復正常”。
奧地利官員所說的“緊急措施”還包括:不再要求難民入境歐盟后進行申請避難登記,不再對出入邊境口岸的難民抽檢。
奧地利警方發言人赫爾穆特·馬爾萬說,滯留在匈牙利的難民基本已經全部轉移,6日零點以后奧地利主要口岸尼科爾斯多夫已經看不到難民。
匈牙利作為歐盟和申根的最外圍國家,成為難民踏入歐盟的主要門戶之一。大量難民從希臘經馬其頓、塞爾維亞進入匈牙利,進而繼續往西,前往德國和其他較富裕的歐洲國家。
2500名難民將從奧地利入德
德國執政聯盟7日宣布,將為明年公共預算追加60億歐元(約合67億美元),以應對涌入境內的難民潮。
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和社會民主黨6日深夜召開會議。兩黨在會后發布聯合聲明:“2016年聯邦政府預算將追加30億歐元以應對難民和尋求避難者,州一級和更低級政府將額外追加30億歐元。”
迫于國際國內輿論壓力和人道主義呼聲,德國和奧地利5日決定向滯留在匈牙利的難民開放邊境。路透社7日報道,上周末,大約2萬名難民已經進入德國境內。上巴伐利亞地區一名官員告訴路透社記者,截至7日午后,預期大約2500名難民將取道奧地利進入德國。
德國官方預計,今年涌入德國的難民總數可能會達80萬。《法蘭克福匯報》5日預計,德國今年接待安置這些難民的總開支可能會高達100億歐元(112億美元)。
根據聯合國難民署5日公布的數字,今年已有超過36萬難民和非法移民橫渡地中海進入歐洲,途中意外死亡和失蹤的人數達到2800人。
法國稱不會派出地面部隊
法國總統奧朗德7日在巴黎宣布,法國將從8日開始派偵察機在敘利亞上空執行任務,為空中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做準備。
奧朗德當天在愛麗舍宮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說,“伊斯蘭國”近兩年快速發展,中東地區難民問題和反恐形勢日益嚴峻。為應對前所未有的難民潮,法德兩國已向歐盟提出歐盟未來兩年接收12萬戰爭難民,法國準備接收其中的2.4萬人。
奧朗德還說,法國不會派出地面部隊,“這樣做既冒失也不現實”。
以色列稱太小而無法接收難民
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6日拒絕反對派領導人接收敘利亞難民的呼聲,說以色列太小而無法接收。以色列與敘利亞沒有外交關系,相互視對方為敵對國家。
近日,大量中東難民涌向歐洲,引發全球關注。作為敘利亞的鄰國,以色列主要反對派猶太復國主義者聯盟領導人伊薩克·赫爾佐克呼吁以色列當局“接納來自敘利亞沖突中的難民”。
盡管國際社會沒有敦促以色列對敘利亞難民開放邊界,赫爾佐克說,內塔尼亞胡在道義上有責任接收難民。“當人們抱著孩子逃命時,猶太人的總理不應硬起心腸,關閉大門(不接收)。”他說。
對此,內塔尼亞胡6日在內閣會議上回應,以色列太小而無法接收難民。“我們并非對敘利亞和非洲的難民悲劇漠不關心……但以色列是個小國,非常小,沒有人口或地理深度。”他同時說,“我們不會允許以色列被非法移民潮……淹沒。”
本組文/綜合新華社消息
時評
西方自食難民危機惡果
誰該對這場難民危機負責?不管是悄悄躲在一邊的美國還是深陷危機淤泥的歐洲,均逃不掉其應負的歷史責任。
西方必須對中東北非戰亂造成的戰爭難民負有責任。進入新世紀以來,美國等西方國家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打了兩場戰爭,除此之外,還軍事打擊利比亞,扶植敘利亞反對派打內戰,造成“伊斯蘭國”坐大。其結果是,該地區內亂不斷,政局不穩,人民流離失所。僅拿敘利亞來說,內亂已造成20多萬人死亡,上千萬人顛沛流離,其中有400多萬人逃出國門淪為難民。
其二,西方應對巴爾干地區乃至非洲的經濟難民負有責任。被國際輿論忽視的是,當前在西歐各國申請難民的,來自巴爾干的經濟難民不在少數。據德國官方數字,截至今年7月底,來自西巴爾干前南斯拉夫地區的經濟難民所占申請量超過40%。德國《明鏡》周刊報道,過去一年有10萬科索沃人前往西歐,目前只有1.3萬人返回原籍。
究其根源,上世紀90年代,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軍事打擊南聯盟,戰火雖已結束,但留下的“爛攤子”卻不再管。這些年,許多西巴爾干地區國家陷入嚴重的經濟危機,失業率高企,貪污腐敗橫行,有組織犯罪猖獗,社會福利癱瘓,人民看不到希望,只有逃難去西歐一條路。
面對不斷涌來的難民潮,歐洲應對失措。眼下的歐洲,不僅引以為傲的人道主義和價值觀已被難民危機沖得七零八落,而且實際處置上亦不斷面臨新的挫折,難民問題正在給歐洲制造新的撕裂、對立。俄羅斯總統普京直言,難民潮是歐洲國家的西亞北非外交政策的必然結果,而這一外交政策“實際上就是美國的外交政策”,因為歐洲國家“盲目地對美國亦步亦趨”。上世紀歐洲跟隨美國軍事打擊南聯盟,在自己的身邊留下一個發展問題的“定時炸彈”,亦同此理。
難民問題錯綜復雜,不是簡單“放開邊境”那么簡單。動輒數十萬的難民洶涌而來,涉及吃穿住行、工作、生活、治安等諸多方面,指望西方敞開大門全部接受難民是不現實的。但也應看到,與土耳其、黎巴嫩等容留了數百萬難民的國家相比,西方的所作所為還差得很遠。應對難民問題,西方不僅要切實承擔起應盡的歷史責任,更須追根溯源,對干涉主義等行徑做出深刻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