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火朝天的筑路工地。 哪怕是鐵山也要劈兩半。 “我們是‘背’著公路走進西藏的!” 這是我的父親在講述修筑川藏線的經歷時說的一句話,雖然當時年少的我還不甚解其中的含義,可也感受到了它的不尋常,深深地記在了心里。他說這句話時的語氣很平靜,但卻讓人能夠感受到他的自豪,和其中不同尋常的酸甜苦辣,感嘆只有親歷者才會說出如此深刻的話語。 用激情和希望打通公路 我的父親翟壽亭,當年是18軍54師162團的政委,后調到昌都后方后勤部。1955年調入防空1師,1958年從解放軍政治學院畢業后,派往高炮1師,1964年調任空軍總醫院政委,1979年逝世,國家民政部授予他“革命烈士”稱號。雖然修路進藏只是他人生中短短的幾年,但是這幾年的經歷讓他刻骨銘心! 父親告訴我:他一生中有兩個最苦的時期,其中之一就是修路進藏。在高原的險峰峻嶺上修路,真的是太苦了,可每個人心里都充滿了激情和希望,期望著勝利的一天。 川藏線上的最高峰雀兒山,藏語叫“絨麥俄扎”,意為“雄鷹飛不過的山峰”。公路是1951年10月開工,這座海拔6168米、沒有人煙的大山已是天寒地凍,白雪皚皚,公路最高要修到海拔5050米。天氣一天幾變,晚上氣溫能到零下三四十攝氏度,哈氣都結冰,水燒不開、飯煮不熟,太陽出來白雪反光讓人睜不開眼,有人得了“雪盲”。面對著封凍的雪山,他們喊出了“鐵山也要劈兩半,不通也得通”的誓言。積雪下的凍土堅硬無比,大家開動腦筋想辦法,砍來樹枝燒火、烤化后再打炮眼,使工程進度提高了一倍多。部隊涌現出千錘英雄楊朝貴,虎口震裂了,用粗線縫起來,仍舊奮戰在工地;有堅強戰士楊海銀,腳腫得像要爆裂了,用破布裹著繼續勞作;爆破能手秦景躍,掏空了棉衣作炮捻,用不斷的炮聲劈開一切阻擋…… 說到在雪山上的“鋼絲床”,那是在雪地上攤放一堆形狀不一的樹枝、上面鋪著薄薄褥子的床。躺下的時候身上被硌得根本睡不著,不知道什么時候睡著了,醒來時發現褥子又濕了——原來是身體下面的積雪融化了,為戰友們的樂天精神所感嘆。父親非常痛心地說道,塌方時戰友被埋在了大石塊下,因為石塊太重,根本沒有能力搬開,只好修整一下大石塊,就作為他的墳塋。在烈士墓前,大家一遍又一遍地唱著《打通雀兒山》: 提起雀兒山,自古沒人煙; 飛鳥也難上山頂,終年雪不斷; 人民解放軍,個個是英雄, 雀兒山上扎下營,要把山打通。 …… 在父親的講述中,充滿了對當年生活的感慨,對戰友們的思念和對成功的得意,從沒有過一絲的抱怨。 |
相關閱讀:
- [ 09-08]西藏50年:圖片解密駐藏官兵衣食住行變遷
- [ 09-08]圓夢中國 西藏華章 —熱烈慶祝自治區成立五十周年成就展掠影
- [ 09-08]俞正聲: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新西藏
- [ 09-08]西藏干部隊伍的五十年
- [ 09-08]俞正聲: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新西藏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