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生死邊境線,沉落的故鄉 難民偷渡血淚史
2015-09-09 15:55:48??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兩個兄弟已經死于槍下,哈什姆只能通過照片回憶。(圖片來源:英國《衛報》) 他的遠征,必須繼續。 乘火車雖便宜,但從意大利赴德國是危險的——他這批所有試圖搭火車去德國的敘利亞人中,只有兩人成功,其他人都在即將進入奧地利時被捕。也可以乘汽車 ,但仍需人蛇幫忙,并預付并不便宜的費用——875歐元。成功后再付另一半。 哈什姆最終出于對人蛇的不信任,選擇坐火車去法國。然后,在一路戰戰兢兢生怕被各國邊防警察發現異樣的焦慮中,他從巴黎經法蘭克福到漢堡,再坐火車到哥本哈根,然后跨過厄勒海峽,終于到達理想目的地——瑞典馬爾默。 顛沛流離,這一天,已經是2015年的4月22日。哈什姆撥通了遠在埃及等待的妻子的電話。 “我到了”。他說。 這趟長達三年的奧德賽之旅,由英國《衛報》通訊員帕特里克·金斯利 (Patrick Kingsley)全程記錄。 【生死線】 至今,據聯合國機構統計,已有25萬敘利亞民眾死于內戰,400萬人流離失所。外國專家近日警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正進攻素有敘國“脊梁”之稱的M5號公路。一旦被視為生命線的公路一帶淪陷,敘難民將暴增至800萬人。——這個數字,相當于歐洲小國比如瑞士整個國家的人口。 面對這股二戰結束以來規模最大的難民潮,歐洲人苦惱嘆氣——他們既不能視而不見,也不能照單全收。 敘利亞難民在歐洲各國人數一覽,其中土耳其接收了193萬敘難民。(圖片來源:聯合國難民組織、BBC) 《愛爾蘭時報》指出,許多歐盟公民擔憂移民搶奪工作機會和資源,反對更多移民進入歐洲,各種右翼反移民政黨的崛起就是證明。《紐約時報》稱,在人道主義責任和預算約束,以及公眾情緒之間,歐洲各國政府正試圖取得平衡。 被指責是這股浪潮始作俑者的美國,卻一直隔岸觀火,令歐洲人更為惱火。英國前外交大臣戴維.米利班德就發出呼吁,要求美國安置敘利亞難民,他還給出數據稱,自敘危機爆發以來,美國總共只接收了1000多名敘難民。 美國目前的注意力正集中于俄羅斯是否會軍事介入敘利亞局勢這一點上。美國的理由是一旦俄介入,可能令敘危機升級,并與在敘境內打擊IS的西方軍事聯盟有所沖突。 俄總統普京本月初則表示,美國針對IS實施的空襲效率不高。俄通過技術、軍事訓練以及武器裝備,為敘提供重要支持。普京還稱,難民潮是歐洲國家在中東和北非外交政策上的“必然結果”,也“實際上就是美國的外交政策”,他們“盲目地對美國亦步亦趨”。 不過,英國對敘利亞的空襲計劃將繼續;法國也有意改變風向,對敘進行空中軍事打擊。 令世界悲嘆的照片:敘利亞三歲男童溺斃,遺體伏在海灘。(圖片來源:土耳其DHA通訊社) 隨著敘利亞三歲男童阿蘭·庫爾蒂(AlanKurdi)與家人試圖從土耳其偷渡希臘,卻溺斃海灘的照片在網絡上引起同情的熱潮后,歐洲似乎更必須擔起這份“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正如德國總理默克爾所說,世界正在看著歐盟如何處理這場危機。她表示,德國可以在不增稅和影響預算的情況下,應付新抵達的難民潮。但是,這股移民潮將“改變德國”。 就在8月9日,繼英國首相卡梅倫松口愿在數年內接收2萬難民后,德國副總理加布里爾表態稱,德國“有能力”每年接收50萬難民。 |
相關閱讀:
- [ 09-05]聯合國特使:利比亞各方已接近達成一項最終協議
- [ 09-05]一艘偷渡船在利比亞近海沉沒 三四十人下落不明
- [ 08-31]利比亞海岸又一艘難民船沉沒 至少37人遇難
- [ 08-28]一艘偷渡船在利比亞近海沉沒致82人喪生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