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中介: 考生信息成“搖錢樹” 借開放資源“低分高錄” 如果高考成績不理想,此時有人打來電話說,低分也能進名校,你會信嗎?今年8月以來,陜西、四川、湖北、貴州等地大批高考考生就頻繁接到此類“招生”電話,這樣的“招生”甚至在高校開學后仍未停止。低分進名校,是徹頭徹尾的騙局陷阱,還是真有其事? 警方調查發現,武漢一招生中介掌握了約10萬條被泄露的高考考生信息,雇傭話務員推銷“名校本科”教育,承諾能拿文憑。 據武漢市公安局洪山分局民警介紹,這些話務員被招生中介公司安排在武昌區廣八路一所名為“高光畫室”的屋內,每天按照中介提供的名單,給全國各地考生撥打招生電話,目的是說服低分高考考生,通過他們到武漢大學讀本科。 按照中介公司約定,兼職話務員每月底薪約2000元,招到1到2個學生,每個學生獎勵500元;招到4個學生,每個獎勵700元;5個以上每個學生獎勵1000元。 民警在“高光畫室”清查出約5公斤重的紙質高考考生信息,包括考生姓名、考分、學校、家庭地址和電話等重要內容。經清查,這些信息涉及陜西、四川、湖北、貴州等13個省份約10萬名高考考生。 業內人士介紹說,拿到考生信息是中介行業最基本的前提。一些信息來自同行業內的共享,很大一部分則是網上購買。10萬條信息標價1萬元,打包買有時一分錢可以買一條。 記者利用QQ群搜索“考生信息數據”時,出現了“考試考生名單信息數據”“收購考試考生名單數據”“高考考生信息名單電話”等數十個販賣和收購考生信息的群。 在其中一個QQ群,記者提出購買信息,結果收到20多名陜西某地五中考生信息,有分數、姓名、考號及電話。記者核實后發現,這些信息都是2015年真實的高考考生信息。 中介如何用考生信息招生斂財?知情人士介紹,中介一般都自稱是招生院校或省招辦某領導的熟人,聲稱有辦法、有門路,實際上這只是幌子。中介私下巧借高校師資、教室、操場等公共開放資源,找人冒充“班主任”單獨接待“招錄”到名校的“新生”,收取和統招本科生相同的學費。 繳費“入學”后,“班主任”按照院系公開的課程表,組織學生去旁聽統招本科生公開課,和統招生一起參加班級活動,期末考試則在“班主任”選定的單獨教室內進行,單獨出成績。 一些有“能力”的中介,甚至與一些高校內部人員串通,安排他們住進正規學生公寓,制造假象蒙蔽學生和家長,騙取學費。 記者撥通名為“武漢大學自考雙證教育中心”機構的電話,自稱“李老師”的人說,只要每年按照學校規定交學費和一定考試費,就能像統招本科生一樣,在武漢大學上課、考試,拿到的文憑除了加蓋一個自考本科外,和統招本科生文憑沒兩樣。 經記者核實,武漢大學并沒有所謂的“自考雙證教育中心”機構。武漢大學本科招生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武漢大學自2007年開設反詐騙專欄至今,至少曝光了20多條像這樣涉及武大的詐騙信息。武漢大學招生工作嚴格按照國家政策執行,絕不存在任何國家政策之外的招生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記者在調查時發現,也有一些中介承諾的“低分進名校”不是純粹騙局,而是偷換概念的招生伎倆:中介利用大學學位制度和法律監管的盲區,巧借高校公開免費資源,形成了一條完善的地下招生產業鏈。 據了解,經教育部門批準,一些高校開放了“第二學士學位”,只要具備任何高校的大學本科畢業證和學位證,就可申請該校“第二學士學位”,拿到該校的學位證。 通過中介到武漢某高校“借讀”的王華(化名)告訴記者,中介對被招來的學生謊稱是通過特殊途徑上的大學,在學生“借讀”期間,中介安排組織自考教育考試,取得其他高校的本科畢業證,一年后再申請學士學位證。等有了本科的畢業證和學位證,就組織參加知名高校開設的兩年“第二學士學位”教育,拿到蓋有名校印章的“學士學位證書”。 王華說,她認識的幾位老鄉就是通過中介的這種操作拿到了武漢某名校文憑。一些家長對學歷、學位區分不清楚,不知道還有“第二學士學位”這樣的國家正規招生途徑。家長覺得,只要有張名校文憑就可以了,一般不會找中介的麻煩。 武漢一些高校負責人表示,中介招生還存在法律監管上的漏洞。高校也是招生詐騙的受害者,但按照有關要求,目前招生詐騙案件只能由受害人自己報案,高校則配合公安調查。 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教授范先佐認為,糾正當前招生中介存在的亂象,一方面要加強對高考生信息的保護,從源頭上防止信息泄露引發詐騙案件。另一方面要完善高等教育學位制度,既要鼓勵有能力的人自學自考,也要避免被不法分子投機取巧牟取暴利。 此外,有專家認為,一些中介之所以能在高校校園組織學生聽課,在大學教室內考試,說明高校管理也有漏洞。今后高校管理部門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包括加強教室使用登記制度,增強老師與學生之間的熟悉,不給非法中介可乘之機。 |
相關閱讀:
- [ 09-10]北京土地市場高價地頻出 10天4宅地成交近187億元
- [ 09-09]馬鑾灣樓面價站穩1.4萬/m2 高價地考驗競地企業實力
- [ 09-08]蔡英文募款餐會走高價路線 綠營民代被迫認領怨言多
- [ 09-07]酒店高價月餅發票隨便開 捆綁銷售拼出高價月餅
- [ 09-06]不必非得讓富商返鄉高價吃鍋邊
- [ 09-01]漁民捕獲170斤重龍膽石斑魚 被人高價買下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