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9月12日電(宋宇晟) 今日,故宮院慶專題講座“《清明上河圖》新探”在北京勸業場舉行。北京故宮研究室主任余輝在講座中深度解讀了《清明上河圖》。他認為,畫中暗含著畫家張擇端對北宋社會的隱憂。而對于近日在故宮展出的《清明上河圖》吸引了眾多參觀者,余輝稱,這說明,今天的社會公眾對古代傳統文化更加關注了。但在他的記憶里,前幾次展出《清明上河圖》時“沒什么人看”。 《清明上河圖》是以曲諫的方式勸誡宋徽宗關注社會危機和軍事防衛 余輝攜其研究《清明上河圖》的成果,講述了北宋汴梁的風貌,對張擇端為何繪制此畫、畫中描述的時節是否真為清明、繁華街市的背后暗藏著怎樣的玄機等問題進行了深入解讀。 根據他的研究,余輝認為,張擇端生于信奉儒家思想的家庭,幼好讀書;青年時到汴京投身于科舉考試未果,后改學界畫,供奉于翰林圖畫院。 他表示,《清明上河圖》藝術性地概括提煉了汴京城內外一部分代表性的景致,是汴京實情而非實景,畫家在展現清明節期間商貿繁華的汴京城的同時,表現了一些社會弊病,組合成北宋末年的社會危機,同時也暗含畫家對北宋社會的隱憂。 余輝判定,張擇端的創作動因是出于對朝廷社稷的牽掛,以曲諫的方式勸誡徽宗關注社會危機和軍事防衛。 為什么《清明上河圖》吸引如此多觀眾?曾經沒什么人看 作為故宮博物院90周年院慶的重要活動,《石渠寶笈特展》8日在北京故宮開幕。其中,備受關注的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10年來首次全卷鋪開展出。 有媒體報道,在《清明上河圖》前,更是排起了長隊。全長528厘米的《清明上河圖》全卷鋪開陳列,很多觀眾幾乎趴在展柜上,一厘米一厘米地觀看。在現場工作人員一次次提醒中,隊伍緩緩地往前移動。不少愛好者看一遍不過癮,不惜第二次、第三次重新排隊觀看。 在講座結束后的互動環節中,余輝表示,這正說明,今天的社會公眾對古代傳統文化更加關注了。“我在故宮這些年,《清明上河圖》就展出了7、8次。前面那幾次沒什么人看,根本就不用排隊。每次我去看,只有三三兩兩的人在看?!彼f。 余輝認為,這說明了大家對精神文化的需求很高。不過,他也說:“很多人可能認為,這是教科書里出現過的畫,一定要看看它的真面目。為的就是豐富自己人生的經歷?!?/p> 據悉,該講座屬于“幸福的邀約”文化藝術講堂系列講座,由得意典藏與北京坊共同舉辦。該系列公益文化講座已持續舉辦了四年三十余期,每期均邀請文化藝術界的大家分享研究成果與心得感悟,這次是首次在北京勸業場舉辦。 |
相關閱讀:
- [ 09-09]清明上河圖十年一現 八千多人故宮排長隊參觀(圖)
- [ 09-08]九十九灣將打造成漳州版“清明上河圖”
- [ 09-05]龍文打造漳州版“清明上河圖”
- [ 06-26]華安沙建:農婦3年繡就《清明上河圖》6米長卷
- [ 06-15]臺北昨降豪雨 低洼路段淹出黃河(圖)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