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經濟領域的所有改革之中,國企改革是很特別的一個。幾十年滄桑巨變,歷經幾輪艱辛改革,使得如今的國有企業產生脫胎換骨的變化。 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國企迎來新一輪爆發式增長?,F代化企業制度的建立,公司治理結構的形成與完善,體制、機制的不斷革新,令國企煥發出新的生命活力。因此,不少人稱過去十年是國企發展的“黃金十年”。 飛速膨脹的“量級” 年長的人們或許還記得,1998年前后,國有企業正處于最困難的時期。彼時,全國大約有三分之二數量的國企虧損。而十多年后,情勢早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各項改革大刀闊斧地推進下,伴隨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國有企業集體性、大規模地迅速崛起。 一組數據從某種角度體現這種量級的蛻變。 “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實現利潤”是衡量經營狀況的一個統計指標。1996年時該指標為712億元,1998年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跌至525億,2003年底是3784億,2013年則達到15194億元,十年間翻了四番。 2003年,中國大陸只有11家公司登上《財富》世界500強。而2015年共有106家中國企業上榜,數量穩居世界第二,其中95家為國企。如今,中石油、國家電網這樣的巨頭已位列“世界十強”,工商銀行更是被譽為“全球最賺錢的企業”。 國有企業早已不是“拖著”不良資產的“窮孩子”,在經歷不可思議的飛速成長后,人們現在更關心的是,在中國經濟轉型發展的新歷史階段,國企將扮演什么新角色,未來面貌是什么樣會有更大量級的巨無霸誕生嗎 近期,一件重磅事件的發生,帶給市場無限啟示和暢想,那就是南北車的合并,這起重組顯著提升了市場對于央企合并的空間和預期。在專家看來,景氣度差、蕭條、虧損擴大的行業,非常有必要進行合并。企業重組后一方面有利于“走出去”,在國際上擁有更強競爭力,另一方面,也達成了資源的集約與整合。 市場人士紛紛暢想,一輪央企并購浪潮即將到來。比如,申萬宏源在研報中預計,經濟效益差的造船航運、煤炭有色、以及改革預期強烈的軍工、轉型需求大的房地產行業將成為央企合并主戰場。如果集團層面可以合并,二級公司可以不整合;如果集團層面不合并,二級公司可以自行整合(如資產置換等)。 當然,未來央企整合的具體方向,以及整合維度,還有待監管層頂層設計指引的出臺。不過在資本市場上,“央企重組”早已掀起陣陣熱浪,相關概念股受到資金輪番炒作,成為當之無愧的最熱“風口”。 科學、現代化的“治理” 眾多亮眼的數字變化,體現了國有企業競爭力的大幅提升,其后還有一大重要支撐,是企業制度建設的規范化、現代化和科學化。 千禧年前后,國企改革發力的一大方向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即公司制。那時大批央企開始積極推進股份制改革,以適應現代化生產和市場要求。 2005年,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啟動,這是我國證券市場的一大創舉,消除了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流通制度差異。于上市國企而言,此項改革具備劃時代的意義,其加速了國企股權多元化改革,大大激活民間資本的活力。與此同時,也為眾多上市國企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提供有利條件,助其進一步構建規范的法人結構。 由此,如今的國有企業已成為國有產權控股下的產權主體多元化公司制企業,不少國企實現部分業務上市、主營業務上市,甚至整體上市。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未來,隨著國資改革進一步推進,無論是核心資產注入、業務整合,還是整體上市、監管重組等資本運作,都離不開資本市場的舞臺∩以預見的是,資本市場將在此輪央企改革中發揮重要作用。 2015年8月31日,證監會、財政部、國資委、銀監會等四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鼓勵上市公司兼并重組、現金分紅及回購股份的通知》明確,鼓勵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依托資本市場加強資源整合,調整優化產業布局結構,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有條件的國有股東及其控股上市公司要通過注資等方式,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支持符合條件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通過內部業務整合,提升企業整體價值。 近兩年來,國企改革中還有一大熱點,被專家、學者廣泛提及,那就是混合所有制改革。 自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以來,有關混改如何系統性開展的話題,是各界人士一直非常關心的。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及,要“有序實施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勵和規范投資項目引入非國有資本參股?!?/p> 混合所有制改革到底如何穩妥推進,也是國企改革頂層設計的一大看點。 與之俱進的“監管” 在國企改革的漫漫歷史征途中,2003年絕對是重要的一年,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國資委”)正式成立,邁出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的關鍵一步,如何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落實了十六大提出的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任務。 作為特設機構,國資委對中央企業履行出資人職責,行使出資人權利,解決了此前國有企業多部門管理時責任不清的問題,監管由“九龍治水”,即管人、管事、管資產等多條線分離,轉變為國資委專門負責。 國務院、省(區、市)、市(地)三級國資監管機構相繼建立,大部分經營性非金融國有資產納入監管體系,基本形成了國有企業資產監管的制度體系。 經過幾年時間的努力,國資委所監管企業的資產和經營狀況透明度得到增強、推動建立了國有企業經營者的業績考核制度,改進國有企業經營者的選拔制度。推進改革和重組,包括國有企業的內部改革、轉變內部經營機制等推進中央企業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分離國有企業的社會職能,推進組織結構的合理化。 這種體制已經穩定運行10年,國有企業獲得了快速發展,應該說這是管理作為市場主體的國有企業的一種有效體制。 在頂層設計改革出臺之際,未來國資委職能如何變化,市場上已有不少討論和猜測。 海通證券認為,本輪國企改革的大背景是經濟步入“新常態”,改革進入“深水區”,因而更注重在監管、產權、經營等多個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在監管層面,強調分類監管和分層監管,國有企業將在分類后采用不同方式進行改革,同時設立國資委、國有資本管理公司、經營性國企三個層次進行監管。 據新華社報道,目前國資委正抓緊制定運營和改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具體措施,將從中央企業集團中選取“試點”進行改組,形成國有投資運營公司,從而更好地加強國有資產監管,完善國資管理體制,進一步推進國企整體改革。 |
相關閱讀:
- [09-07] 國企改革指導意見已經中央審議通過 近期將公布
- [09-10] 國企改革需要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
- [09-08] 深化國企改革指導意見獲通過 將清退重組部分國企 | 個人持股超一年 股息紅利免征個稅
- [09-08] 國企股權多元化有助減少高管腐敗
- [09-09] 深化國企改革指導意見獲通過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