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在理論層面上逐步完善和成熟,實踐層面上也取得了可喜成果。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下簡稱《方案》),作為生態文明領域改革的頂層設計,引領生態文明建設綱領性方案,《方案》對于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進行生態文明體制的改革,是適應生態文明建設的需要,也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步驟。黨的十七大報告首次將“生態文明”這一理念寫進黨的行動綱領,提出要“建設生態文明”。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單篇論述生態文明,將“美麗中國”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2015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該意見在進一步強調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性的同時,對于在實踐層面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具體路徑圖。而本次出臺的《方案》,則從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層面提出要進一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攻堅”性質。可以看到,隨著體制改革適應生態文明建設的需要,生態文明建設將更上一層樓。 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必須理念先行,用正確的理念引領生態建設。就此,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了要樹立“六個理念”,即: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發展和保護相統一的理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自然價值和自然資本的理念;空間均衡的理念;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筆者認為,“六個理念”的實質就是如何處理人、經濟發展和生態的關系,最終實現人和諧相處。貫徹這“六個理念”,在實際操作中,經濟發展要建立在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的基礎上,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去謀求經濟發展,也不能因為保護生態而犧牲經濟的發展;承認生態具有無法衡量的價值,將其轉化為經濟價值并且為經濟發展注入活力;自然的價值就是和技術、勞動力、資本一樣創造價值,要像重視資本一樣重視自然;保護生態要因地制宜,和當地情況緊密結合,同時要顧及相關利益者,做到空間均衡;保護生態要有統一的觀念,不能就水論水、就山論山、就田論田、就湖論湖,而是將其作為一個生態共同體,考慮相互影響,共同促進生態的保護。 “六個理念”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從理論層面來說,它提出了生態文明體制建設的指導思想,將理念放到了更突出的位置。這是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第一次全方位地系統闡述應遵循的理念,對于建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價值觀具有支撐作用。從實踐層面來看,《意見》則提出了如何認識和處理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面廣,并且與眾多的部門利益密切相關,因此,利益相關者首先要用“六個理念”統一思想,通過制定具體的路徑圖推進生態文明體制的改革。 (作者系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中華環保聯合會理事)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