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販子、醫托、藥托……當這些“靠醫生財”的黑色產業鏈在監管部門不斷升級的打擊下逐漸沉寂之時,另一些隱秘的“黑金”又漸次浮出水面:一盒不到8元的普通藥,醫院沒有黑市卻賣到數千元;非急救轉運“黑救護車”泛濫欺行霸市;“賣血黑市”屢禁不止甚至成了病人“救命恩人”……是供需失衡還是監管缺位? 原價8元賣4000廉價救命藥黑市瘋狂 杭州蕭山區的韓果果出生不到8個月就患上嬰兒痙攣癥,進入浙江省兒童保健院進行治療。醫生說,用注射用促皮質素(ACTH)是最有效的治療措施,但醫院沒藥,很多病人都是自己想辦法買藥。 打電話向多家醫院詢問無果后,孩子母親周女士8月15日將求助信息發到了微信朋友圈。 看到信息后,武漢協和醫院心外科主治醫師陳澍馬上在醫院內部系統搜藥,也無貨。他隨即轉發求助信息,多方尋找發現武漢基本無藥,而且全國多地相熟的醫學界人士都反映各自醫院也無藥。 還好,最終有熱心人聯系得知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有藥。8月16日晚上,兩盒ACTH連夜送到孩子父親手中。 但并不是所有類似患者都會像韓果果一般幸運。在福建,一歲零10個月的嬰兒痙攣癥患者小宸正躺在漳州市一家醫院里,從春節開始他就斷藥了。他母親告訴記者,之前幫忙買藥的人說已經買不到藥,“黃牛”本來同意以8000多元兩盒的價格賣給他們,但猶豫之時,卻被別的患者家屬買走。事實上,一盒ACTH正常只要7.8元。 這些嬰兒痙攣癥患者都面臨著同一種困境,長年以來,患者家屬不停地在網上發帖找藥,患者家屬聚集的找藥qq群、微信群也數不清。一位患者家屬稱,在北京一家大醫院患者需自己準備28支ACTH才可以住院。 記者通過多方調查發現,目前在網上能搜到的ACTH的生產廠商基本上只有上海第一生化藥業有限公司一家。針對韓果果事件,該公司發出聲明,為便于患者獲取有關ACTH的信息,已經設立專線提供有關服務。小宸的母親致電該專線,接線員給了她一個業務員的電話,撥通后業務員卻直接表示沒有藥。 然而,黑市上卻可以找到如此緊缺的ACTH。在一個有關嬰兒痙攣癥的qq群里,群成員達到1944人,包括不少患者家屬及“黃牛”。記者發現,一盒ACTH被炒到了4000元,相當于正常價格的500多倍。 一位藥品銷售商透露,ACTH一盒只賣7.8元,利潤只有2%,再加上需求量很少,很多廠商不愿意生產,分銷商也不愿意備貨。上海醫藥總公司一位銷售經理說,作為全國第二大的藥品分銷商,他們目前ACTH的庫存也只有兩箱,每箱100盒。而他們一般的藥都有幾萬箱甚至幾十萬箱的儲備。 在醫院里,受長期以來以藥養醫的體制弊端影響,一些醫院會選擇進貴的替代藥而不是便宜藥;在備貨方面,據醫務人員反映,這些藥品需求量不是特別大,如果長期備藥不用會造成浪費,醫院索性就不進貨。 但是,“黑市”中的藥從哪里來的?一位大型醫藥公司的銷售負責人告訴記者,黑市里流出的真藥,絕大部分是“黃牛”通過一些醫藥公司、醫院的渠道弄出來的。業內人士透露,一般是黃牛通過適用這個藥的其他病癥,將藥品開出來,或者跟一些醫院的醫務人員、醫藥公司工作人員私下操作獲得藥品。 ACTH并非孤例。近年來,不少類似的廉價好藥,如“魚精蛋白”、在心臟手術中用來控制血管痙攣的“罌粟堿”等,都曾出現緊缺。浙醫二院普外科副研究員、博導龔渭華說:“非常好用的磺胺藥人工合成抗生素、多粘菌素也出現過緊缺,尤其是多粘菌素,最近很多人在找。” 記者梳理醫院、分銷商、廠家各個環節發現,缺失的救命藥往往具備四大特點:生產廠家有限;產量少;需求量有限卻超過生產量;價格低廉。盡管相關部門對特殊藥品有定點生產的相關政策保障,但現實卻是生產廠家、商業公司、醫院與患者“共輸”。 業內人士指出,便宜救命藥緊缺的重要原因是價格、分配管制和以藥養醫的體制存在弊病。在藥品價格管制的情況下,藥廠生產這類藥物長期虧本或者至少不賺錢。 “這種孤藥一旦某個生產廠生產能力稍有波動,就馬上面臨全國斷貨。”陳澍說,而且國家管制這些廉價好用藥的分配,導致某些用量大的單位和某些無此需求的單位拿到的藥物數量相當。 陳澍認為,放開對藥物的價格和分配管制,讓企業自主定價,有自由市場競爭,藥品最終將處于一個合理的價格水平而且不至于長期短缺。 據了解,目前針對一些用量少、但臨床必需的便宜好用藥,國家制定了相關政策來保障,比如定點生產、國家統一購買等,但是缺乏細化指標,缺乏嚴格監管以及問責制度,使政策并沒有得到相應的落實。 遏制“黃牛”也是重要舉措。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乳腺外科副主任醫師賈書生表示,應嚴格執行處方藥管理制度,無醫生處方決不能隨意銷售;同時監管部門應該把醫療機構對孤藥的銷售管理納入監管范圍,對違規的員工及機構嚴格按相應法規處理。 |
相關閱讀:
- [ 09-14]填補升級產業鏈條 瞄準重點提高配套 ——福州把“好牌”打順
- [ 09-11]阿里1688整合產業鏈 互聯網服裝峰會推三大保障
- [ 09-11]完成全產業鏈布局 寧夏紅酒廠實現銷售收入7.3億元
- [ 09-08]真人秀動物火過明星 “神犬小七”形成產業鏈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