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樓市成交面積上漲三成 湘閩桂保障房開工八成 中國指數研究院9月1日發布的《中國主要城市房地產市場交易情報》顯示,8月份,上海、廣州、深圳、天津、杭州、南京、廈門、寧波、武漢、重慶、海口等城市成交均價同比上漲。其中,深圳以每平方米36159元的成交均價領跑一線城市,同比漲幅61.94%,成交套數為5843套;上海、杭州緊隨其后,成交均價分別達到22127元、21586元,同比分別上漲29.51%、0.17%,成交套數分別為1.8萬套、3286套;廣州成交均價15894元,同比增長2.95%,成交套數達到7145套。 中國指數研究院監測的38個主要城市中,8月份超六成城市成交面積環比下降,同比則上漲35.91%。環比來看,24個城市下降,北京降幅最大,為23.88%;包頭次之,降幅為20.52%。環比上漲的城市中,西安漲幅最大為28.24%。同比來看,31個城市上升,大連漲幅居首,同比上漲135.59%;東莞次之,為126.23%。7城市同比下降,其中寧波降幅最大為18.19%。 分城市來看,一線城市成交面積環比下降12.34%,北京環比降幅最大。一線城市同比上漲44.5%,深圳漲幅居首位為108.07%。二線代表城市成交面積環比下降1.48%。三線代表城市成交面積較上月下降3.68%,同比則上漲52.95%。 今年以來,繼多次降準降息、公積金貸款政策調整等一系列措施改善房地產運行環境后,各地方庫存進一步消化,刺激了住房消費需求特別是改善性需求釋放。 保障房力度的加大是上半年民生改善的突出亮點,也成為穩定樓市的重要支撐。從已公布保障房數據的各省區市看,湘閩桂新開工保障房完成量達年度任務八成。 湖南前8月已開工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41.99萬套,開工率81%,共完成投資414.87億元。 福建前7月新開工保障性安居工程103782套,占目標任務的83.3%;累計完成投資299.76億元,占年度計劃投資的119.55%。 廣西截至7月25日已開工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19.49萬套,完成年度任務的89.75%;棚戶區改造工程已新開工12.27萬套,完成目標任務的67.65%。 北京前7月保障性住房完成投資406.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6.8%;新開工面積為351.6萬平方米,增長10.7%。保障房竣工面積為379.5萬平方米。 住建部住房保障司副司長劉霞透露,上半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民生投入力度不減。截至8月底,2015年全國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已開工598萬套,基本建成506萬套,分別占年度目標任務的80%和105%,完成投資9200億元。 “棚戶區改造帶動投資額預計遠超過10萬億元。這將成為我國未來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驅動力量之一。”上海財經大學不動產研究所執行所長陳杰認為,棚戶區改造步伐的提速,將在有效改善中低收入居民住房條件和增加其就業機會的同時,加快商品房去庫存化,盤活積壓在房地產市場的資產。 C 民生投入占比“逆襲” 滬深最低工資標準超2000元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國至少已有上海、廣東、天津、北京、內蒙古、山西、河南、山東、云南、湖北、四川、福建、陜西、甘肅、廣西、湖南、西藏、海南等18個省區上調了2015年最低工資標準。 調整之后,上海、深圳兩地月最低工資標準分別調高至2020元、2030元,最低工資標準超過2千元大關。而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方面,上海、廣東、天津、北京均超過了18元,最高的是北京,達18.7元。 盡管多數地區已經上調了最低工資標準,大部分公務員的工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但也有一些地區的公務員因基本工資提高導致納稅基數增大,再扣除養老金,工資“不升反降”。 從最低工資標準的“含金量”來看,上海、北京均明確最低工資標準不包含“個人應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用人單位應按規定另行支付,因此,這兩地的最低工資標準“含金量”更高。 今年以來,在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民生投入仍保持大幅增長——截至7月底,國家財政累計投入1.32萬億元用于教育支出,同比增長16%;6593億元用于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同比增長19.2%;11719億元用于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同比增長21.4%;8300億元用于城鄉社區支出,同比增長17.5%;365億元補助資金用于農村危房改造,同比增長58.7%。 以安徽為例,在財政支出中,民生投入占“大頭”,前7月該省民生支出2076億元,增長16.6%,占該省財政支出總量的82.7%。其中上半年,該省撥付民生工程資金594.7億元,占年初計劃的81.9%,超出去年同期5.8個百分點。 “當前,改革已進入深水區。破解民生難題,要用改革的辦法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從制度上為所有人創造公平發展機會。”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長唐任伍說。 |
相關閱讀:
- [ 09-18]別讓民生抽檢結果“過季”
- [ 09-16]對接群眾需求 完善市場化專業服務 26家市場化專業服務企業加盟建陽“民生110”
- [ 09-16]對接群眾需求 完善市場化專業服務 26家市場化專業服務企業加盟建陽“民生110”
- [ 09-15]和田:“民生建設年”讓百姓安居樂業
- [ 09-14]莆田新聞一周回顧(9月7日—9月13日)民生篇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