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來到廣西南寧一處有名的美食街,剛走到路口,一股油煙味撲鼻而來。原來,許多店家將“廚房”擺在了店門口,烹飪過程中產生的油煙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出來。 美食街位于市區繁華地段的一個城中村,小吃店的二樓便是居民住房,美食街附近居住著不少市民,許多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油煙污染困擾。街坊黃小姐告訴記者,經過政府部門的大力整治,這些餐飲店油煙污染、亂擺占道等情況已有所改觀,但有些小店環保意識依舊淡薄,直排油煙的情況屢禁不止,影響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 記者從南寧市環保局環境監察支隊了解到,目前南寧市市區登記備案的餐飲企業和個體經營戶數量逾萬家,位于城中村、背街小巷、無物業小區等的餐飲店大都未經合理規劃,散建在居民密集區,與居民住房混為一體,呈現“樓下開店、樓上住人”的格局,且未按要求建設專用煙道,沒有配備能有效處理餐飲油煙的設備和條件,導致油煙未經處理直接散排、低空排或排入下水道,油煙污染層出不窮。據南寧市環境信訪綜合管理平臺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市餐飲服務業油煙污染投訴案件達483起,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8%。 南寧市環境監察支隊相關負責人表示,對油煙污染的監察執法存在一些難點。例如,目前餐飲服務業工商登記不需要環保前置審批,且餐飲服務業具有環境污染點多、面廣、量大等特點,環境監管事后管理的難度很大,執法相當被動。往往產生污染糾紛時,大部分餐飲店已建成并營業,整改到位難度大。 為破解監管難等問題,自今年7月開始,南寧市環保部門牽頭工商、城管等多個部門聯合執法,組織開展為期兩年的專項整治,重點檢查餐飲服務業單位、經營戶、小作坊的經營合法性、油煙達標排放情況,同時兼顧其污水、廢渣和噪聲污染防治。截至8月上旬,各級環保、城管、工商等部門累計檢查餐飲企業(店)、攤點等7900多家次,查處無照經營、占道經營、違法排污等違法違章問題5000多家次。 江蘇南京三條巷居民 “聞到油煙味就想吐” 朱殿平 申 琳 三條巷是南京秦淮區的一條小巷,不足1公里,開了數十家小餐館,基本全在居民樓下,油煙擾民成為附近居民非常頭疼的問題。 位于三條巷北端的一家燒烤店,在南京本地頗有名氣,下午四五點就有食客在門口排隊等座。 記者發現,這家燒烤店的油煙幾乎沒有經過處理,直接就向街上排放,住在樓上的居民苦不堪言。“我現在聞到油煙味就想吐”,附近居民王先生表示,“自從住到這里,臨街的窗戶晚上是絕對不能開的,窗玻璃有一層永遠也擦不干凈的油垢。” 餐館開在居民樓一層,如果想向上排放油煙又不影響樓上居民的話,至少要建一個7層樓高的排煙道。于是有的店家想到了“向下排放”的方法,不少店家的油煙直接通向了附近的下水道。 “這個方法乍看解決了油煙的問題,但是并沒有起到任何作用”,王先生說,晚上飯店開始營業的時候,能看見窨井蓋里都在往上冒白煙。低排的油煙熏黑了路面,許多背街小巷的地面鋪滿了厚厚的油垢,踩在上面十分黏膩,下雨天有不少居民因此滑倒。 “這些飯店幾乎都要營業到后半夜,尤其夏天的時候,甚至通宵營業。”家住中山東路小區的居民陳先生一談起這些小餐館,就苦惱地搖頭。他說,這些小餐館由來已久,最早的可能開了有十多年了,他們多次向環保部門反映,但一直沒能有效解決,“有時候讓店家裝油煙凈化器,要不了多久,要么是壞了,要么就是不用了,又恢復到老樣子,環保局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四川隆昌縣城南車站附近 城管管不住小餐館 本報記者 張 文 排煙管直接從餐館門前伸出,而樓上就是住戶,這是記者在四川隆昌縣城南車站附近餐館旁看到的情景。 “凈化裝置?你倒說得輕巧。”被問及為何不安裝油煙凈化裝置時,一家餐館的老板李麗表示,安裝凈化裝置起碼要花5000多元,“我們這種小店,一個月純賺也就3000元左右。”李麗顧慮重重地說,她租的店鋪是一處老門面,即使想改造,也不知道房東是否同意,“畢竟我掏了這個錢,房東是不是該補貼我一些?他萬一不補給我怎么辦?” 對于樓下油煙直排,住戶們都表示無可奈何。“一開始下面只有一家餐館,現在開了3家。”住戶王華告訴記者,3家餐館都沒有油煙凈化裝置,一到開飯的時候,油煙就會飄進屋,只好趕緊把窗戶關上。“下樓找過他們幾次,人家不聽有什么辦法。不過這附近要是有呼吸系統不好的老人,那咋辦?” 也有住戶找過城市管理部門。“城管也管不住這些小店。”住戶劉文慧已經找過3次城管了,城管每次上門教育一番后,這些餐飲小店還是我行我素。“畢竟城管不能強制讓他們關店,都是以批評教育為主。”劉文慧表示,現在附近住戶只能一到吃飯時間,就把窗戶關上。 |
相關閱讀:
- [ 08-28]開水澆頭,餐飲業入職培訓堪憂
- [ 08-22]控煙令實施兩月 餐飲業合格率仍墊底
- [ 07-29]景區餐飲業價格放開無極限?
- [ 07-28]內地訪港旅客跌4成 酒店零售餐飲業感“寒意”
- [ 05-13]日本福岡市禁止教師聚餐喝酒 當地餐飲業受沖擊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