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高義:習近平訪美對兩國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義”
2015-09-20 11:24:19?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孫勁貞 |
分享到:
|
專訪:習近平訪美對兩國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義” ——訪美國知名學者傅高義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即將對美國進行的國事訪問以及與奧巴馬總統的再次會面,對兩國和世界來說都有著“重大意義”,因為中美關系的良性發展事關全世界的前途。 這是美國哈佛大學知名學者傅高義教授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闡述的觀點。他同時表示,他對習主席此訪抱有很高期待。 “中國在全世界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而美國也需要一個安定的世界。作為世界兩大經濟體,中美很多時候在一起是為了解決全球性的問題。”坐在自家簡樸但富有東亞文化氣息的客廳里,85歲高齡的傅高義依然思路敏捷,侃侃而談。 傅高義說,雖然這是習主席首次對美進行國事訪問,但此前他與奧巴馬總統曾在美國加州和中國北京會晤,有過很好的溝通交流,這次會晤有望加深相互了解和友誼,并推動兩國關系進一步發展。 他同時指出,中美之間確實存在一些分歧和爭議,兩國都存在一些不同聲音,一些人對雙邊關系心存疑慮。在此背景下,習主席訪問對提升雙方互信、溝通解決問題、有效管控分歧具有特殊意義。 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賴斯8月底訪問北京時表示,美方愿同中方一道共同努力,確保習近平主席訪美取得圓滿成功,成為兩國關系史上的里程碑。傅高義認為,這表明奧巴馬總統“非常歡迎”習主席到訪,對雙邊關系的重要性也有著充分認識。 他分析說,兩位元首會談可能涉及的話題包括加強在環境和氣候變化方面的合作、維護全球經濟的穩定和世界總體安全、網絡安全和軍事交流等。“鑒于雙方都有取得突破和進展的愿望,我猜測會談還很可能有一些令人驚喜的成果發布。” 數十年學術生涯,傅高義早已著作等身,其中傾注十年心血撰寫完成的《鄧小平時代》,更被視為向西方客觀介紹改革開放以來當代中國的力作。據他的觀察,美國公眾現在對中國的了解依然很不夠,往往導致誤解與雜音不斷。究其原因,有公眾和媒體的“刻板”思維定式,也有中國未能充分有力地闡釋自身一些理念和行為的因素。 傅高義說,據悉習主席此訪將會在華盛頓等多個公開場合發表講話,“我期待這些講話體現一種坦誠開放的精神并產生很好的公眾影響”;習主席還將廣泛接觸美國各界人士和普通民眾,“這對美國經濟界、學者、媒體和老百姓來說都很有意義”。 他還表示,中國領導人和政府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新型大國關系、“一帶一路”、亞投行等,都是很好的概念和想法,期待習主席此訪能更加詳盡、系統地闡釋其目標內涵和具體落實構想。在通過對話加深了解的基礎上,“我和許多其他美國人都認為美國政府應該而且確實會慢慢接受并參與中國倡導的一些事情,比如亞投行”。 進一步增進中美人民間的交流和友好感情,這是傅高義對習近平主席來訪的另一重期待。 他注意到,習近平早在上世紀80年代率團考察艾奧瓦州的農業發展時,就與當地民眾建立了親密的關系,而且一直保持至今。“美國人也很重感情,這種富有人情味的行動會產生很好的輿論甚至政策影響,”他說。 而近期訪華行程中一次“不幸遭遇”更使這位老教授能夠現身說法:“就在不久前,我在中國生病了,結果去重慶市一家醫院做了個小手術,非常成功。醫生們開始并不知道我是誰,但他們依然盡心盡力地為我治療。” “和我42年前第一次去中國時相比,中國的醫療設備和制度都有了很大提高,其中也有與外部世界包括美國交流合作的因素。這不僅惠及中國民眾,還有我這個常去中國的美國人。我認為這種交流合作應該繼續并不斷擴大,”傅高義動情地說。 此刻,他身旁的書桌上攤著一頁他親筆書寫、尚未寄出的致重慶醫生的中文感謝信。(記者周效政 劉劼 王凡) |
相關閱讀:
- [ 09-20]習近平訪美,地方上會如何接待?
- [ 09-20]默多克談習近平訪美:需要聽到他穩健沉著的中國聲音
- [ 09-19]美工商界對習近平主席訪美充滿期待
- [ 09-19]美書店啟動《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等圖書銷售月活動
- [ 09-19]習近平訪美將塑造新時期美國人民的中國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