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部長:不斷充實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經貿內涵
2015-09-21 13:15:29?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王海云 王海云 |
分享到:
|
金氣秋分,春華秋實。 按照中國傳統的農歷二十四節氣,秋分意味著真正進入秋季。在這個收獲的季節,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即將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這將是一次增信釋疑、聚焦合作、面向人民和開創未來之旅,將為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系進一步指明方向,開啟中美關系發展的新篇章。 作為雙邊關系的“壓艙石”和“推進器”,中美經貿合作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在這一特殊時刻,回首中美經貿合作36年走過的發展歷程,猶如翻看一部跌宕起伏、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每一個畫面背后都隱藏著許多動人的甚至是鮮為人知的精彩故事,留下了回味悠長、發人深思的歷史印跡。 撫今追昔,透過一幅幅歷史畫卷,著眼新的時代要求,繼續推動互利共贏的中美經貿關系向前發展,對于建設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影響深遠、意義重大。 破冰: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領導人實現了歷史性的握手,長期橫亙在兩國之間的堅冰漸漸開始消融。 盡管對于普通民眾來說,還不明白這一歷史性時刻將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影響,但充滿著敏銳市場嗅覺的商界人士,已經提前感受到了巨大變化。那時,來到中國的美國游客,一個很大的困惑是喝不到可口可樂。這個在美國家喻戶曉的飲料,在中國市場上卻難顯蹤影。于是,一系列圍繞著如何引進和生產的商業談判開始了。 1978年12月13日,在經歷了一輪又一輪談判之后,中美雙方企業在北京飯店簽訂協議,明確美國可采用補償貿易方式或其他支付方法,向中國主要城市和游覽區提供可口可樂制罐及裝罐、裝瓶設備,在中國開設專廠灌裝并銷售。在裝瓶廠建立起來之前,從1979年起可用寄售方式由中國指定企業安排銷售。自此,可口可樂成為港澳之外第一家進入中國大陸的外國企業。 巧合的是,在北京飯店同一層樓另一間會議室里,中美兩國正進行恢復邦交的談判。3天后,1978年12月16日,中美雙方發表《中美建交聯合公報》。半個月后的1979年1月1日,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兩國大門的開啟,為發展中美經貿關系奠定了良好基礎。也就是在這一年的7月,中美簽訂了《中美貿易關系協定》,規定“對來自或輸出至對方的產品相互給予最惠國待遇”。由此,兩國的經貿合作框架逐步開始建立。 這一時期,中美經貿往來從少到多、由淺及深,逐步發展起來。1972年中美關系開始恢復時,雙邊貿易額只有1288萬美元,到了1978年已經增長到9.9億美元。當時的中國主要從美國進口糧食、紡織品原料、化工品、機械及技術產品,向美國出口土畜產品、工藝品和五金產品。 就在中美商船開始往來于太平洋兩岸的時候,中國自身也在悄然發生著各種變化。1978年12月18日,也就是中美可口可樂協議達成的5天后,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這次會議,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由此,中國的發展與世界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 |
相關閱讀:
- [ 01-17]商務部部長:把握世界大勢 提高開放水平
- [ 09-08]跨國公司代表聚廈交流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出席并主持
- [ 06-27]商務部部長助理王受文調研 投洽會擬逐步推行有償參會
- [ 05-17]商務部部長:加快推動亞太經濟一體化進程
- [ 04-30]童道馳出任商務部部長助理、黨組成員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