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大約在5500萬年前,全球氣溫曾一度極速攀升,從而導致海平面升高、海洋酸度增大,以及一些物種的永久消亡。這一歷史性全球變暖就是著名的“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科學家眼中,這一事件具有很高的研究參考價值,對后世研究者探索現代氣候變化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許多科學家開始對大約5500萬年前的海洋沉積物等進行深入研究,探尋該事件與現代氣候變化事件之間的異同以及氣候變化的成因,以期為現代人應對全球氣候變暖找到有效解決方案。 如今,我們知道在地球進化史中,“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是全球氣候變化最迅速且最劇烈的一個典型例子,其引發原因還有待考證。然而,科學家猜測這個原因很可能與造成現代氣候變化的原因非常相似,并且有一點非常明確,那就是“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對環境的影響意義深遠,它可能已經改變了地球生命的歷程。 20世紀80年代,許多地質學家都參與了南極洲沉積物的研究,并在1991年發表了他們的研究成果。在研究論文中,他們稱,泥淖中微型浮游生物的化石殼顯示,這里曾經歷過氣溫的極速攀升。更準確地說,是這些浮游生物化石殼中鎖住的氧同位素暴露了氣候變暖的事實。大約在5500萬年,這些殼中的“重”氧18,相對“輕”氧16的含量更高。氧18的豐富含量是氣候變暖的明顯標識。由于“輕”氧16最容易蒸發,也就是說越溫暖的水中所含的氧18就越多,因此生活在更高溫度水中的浮游生物就會在殼中鎖住更多的氧18。這些浮游生物的殼還暗示著另外一個現象,即它們所含的碳導致了海洋溫度上升。 與氧元素一樣,碳元素也以許多不同的同位素形式存在。幾乎就在浮游生物的殼中富含氧18的同時,其中的碳12含量也相對碳13含量要高。海洋一定是在突然之間,吸收了大量的碳12,這通常是由于含碳豐富的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和甲烷向大氣中大規模噴發所造成。換而言之,“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的成因就是溫室氣體,這也與當代的氣候變化原因非常相似。然而,如今的全球氣候變暖不僅僅是重蹈“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的覆輒,因為如今的地球已不再是5500萬年前的那個地球了。 如今,受氣候變化影響,南極洲冰層面積急劇縮小,這個問題成為全球最熱的關注焦點之一。在“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時期,由于當時可能根本沒有南極洲冰層,所以這個問題在當時并不是什么問題。即使在“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伊始,全球氣溫也比如今的氣溫要高幾度。一些研究人員認為,“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時期的氣候變化節奏也與今天的氣候變化節奏明顯不同。有關這個論點,2013年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引起科學界的廣泛爭議。研究人員對5500萬年前大西洋西北部的海底泥淖進行了檢測,結果發現泥漿帶是按年周期形成的。當追蹤到與“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有關的碳、氧元素的同位氧時,研究人員發現它們僅存在13個泥漿帶中。他們表示,這意味著“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的溫度攀升了13年。 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反復持續了十多年。所有研究人員一致認為,此次異常的氣候變暖造成平均氣溫升高了至少5攝氏度,整個過程持續了大約17萬年。或許,全球氣溫在僅僅13年中就攀升了5攝氏度。如今,全球氣溫從19世紀末以來,才升高了1攝氏度。如果“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中氣候變化果真如此迅速,那么一定有某個事件觸發了這個氣候變暖。要在短時期內導致全球氣溫急劇上升,大氣必定在幾乎一夜之間就充滿了溫室氣體。科學家猜測,也許當時有一顆富含碳的彗星飛近地球,而在現代氣候變化中未碰到此種情況。不過,有必要強調一下,許多研究人員都強烈反對13年這個數字。 |
相關閱讀:
- [ 06-05]美國研究駁斥全球變暖間斷說 指溫度仍在升高
- [ 05-22]奧巴馬稱全球變暖威脅美國家安全 不亞于恐怖主義
- [ 04-21]莫斯科4月吹起暴風雪 網友吐槽:全球變暖繞道了
- [ 04-16]加拿大西部冰川本世紀將大量消融 或因全球變暖
- [ 04-08]奧巴馬談全球變暖影響 稱氣候變化危害民眾健康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