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3日在此間獲悉,根據中國疾控中心營養所對699個國家試點縣學生營養健康狀況的監測,學生每天吃到三餐的比例提高到93%,學生反映每天能吃得飽的比例提高到96%,貧困地區孩子上學沒飯吃、吃不飽的問題得到切實解決。 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23日在此間召開的全國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2015年視頻調度會上介紹說,2012年春季學期以來,營養改善計劃扎根最困難、最需要的地區,目前覆蓋29個省份的13.4萬所學校,受益學生超過3200萬。全國有超過66%的試點學校實行食堂供餐,試點地區累計完成學校食堂建設項目6.5萬個,各地因地制宜開創了不少各具特色的“新路子”。例如,浙江、福建結合實際,將營養膳食補助標準提高到每生每天5元;重慶由市級財政出資,對學校食堂運行進行補助,大大減輕了學校食堂運轉經費壓力;四川建立長效機制,有42個試點縣單設營養辦,落實工作人員;寧夏設立陪餐教師補助專項資金,全面落實校長教師陪餐制。 “但是,當前工作中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劉利民說。 據了解,近期開展的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的專項督導和國家審計署的延伸審計發現,營養餐計劃還存在五大突出問題:一是食品安全還存在不少隱患,食品采購、食堂準入、從業人員健康檢查、學校負責人陪餐、食品留樣、衛生消毒、原輔材料存放等制度要求在一些學校沒有得到完全落實。二是資金使用管理還不夠規范,一些學校食堂財務沒有實行專賬核算,有的還使用個人賬戶進行資金管理,個別地方還存在擠占挪用、虛報套取專款等問題。三是供餐模式還不夠合理。全國全面推進食堂供餐模式的進度偏慢,少數地區食堂建設進度滯后,部分地區還存在食堂建成后未及時交付使用的情況。四是地方責任落實還不夠到位,食堂從業人員隊伍不穩定、總體素質不高、工資擠占學校公用經費等現象普遍存在,人手不足的問題還加重了教師的工作負擔。五是政策理解落實還不夠全面。有的地方、學校和學生家長把營養餐和免費午餐簡單“劃等號”,自營養改善計劃實施以來,所有費用全由政府負擔,家長原來承擔的伙食費完全退出,產生了“擠出效應”,影響改善學生營養的效果。不少地方和學校只管學生吃得飽,不注重營養膳食搭配,偏離了改善學生營養狀況、提高學生健康水平的既定目標。(記者 吳晶) |
相關閱讀:
- [ 09-23]印環境部長:為消除貧困 印度將排放更多溫室氣體
- [ 09-22]南平市各級婦聯組織因地制宜幫助貧困婦女脫貧致富
- [ 09-22]中國知名大學持續擴招“農村娃” 更多貧困學子邁入高等學府
- [ 09-21]國壽漳平支公司積極參與農村貧困殘疾人 “安居工程”建設獻愛心行動
- [ 09-21]農村貧困殘疾人安居工程惠及9000多戶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