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媒體聚焦習主席訪美
2015-09-26 11:27:58?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林雯晶 劉寶琴 |
分享到:
|
圖為習主席會見第八屆中美互聯網論壇代表 “數秒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專機降落在美國華盛頓州佩恩機場,開啟美國訪問之旅。”9月23日凌晨,通過普通網友和眾多媒體賬號,習近平主席抵達美國西雅圖的消息在第一時間傳遍了微博。幾分鐘后,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手挽手走下舷梯的系列照片掀起了一陣“點贊”熱潮。 而在美國,中國國家主席的來訪,也在這幾天成為新媒體平臺的熱點事件。在社交網站推特上,每逢習主席出席重要活動,平均每5分鐘就有近百條媒體報道和網友評論發出。 不只“快”,更有“料”。乘著新媒體這架“專機”,海內外網友們足不出戶,就能“跟著習大大去美國”。遇上難得的“大場面”,中美新媒體各顯神通,競相烹制出自己的新聞大餐,架起了兩個大國間溝通的橋梁。 怎么看? 形式多樣各顯神通 在國內,新媒體的新聞大戰從出訪前就已打響。“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海外網)、“習總‘大外交’,中美‘新常態’”(新浪網)、“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搜狐網)、“不畏浮云遮望眼”(鳳凰網)……從門戶網站到“兩微一端”,各大媒體拿出看家本領,制作了各具特色的新聞專題,進行集成報道。 除了固定的行程報道外,如何利用多樣的形式呈現更立體更豐富的內容?此次出訪為新媒體報道形態創新提供了試水的機會。 “圖解”正成為新媒體平臺的報道“標配”。通過圖片和圖表,以直觀便利的方式呈現和解讀行程、梳理歷史,已經是新媒體平臺贏得關注的重要手段。 人民網推出了《習近平6次訪美一覽》《習近平訪美的8個小故事》等多個圖解新聞,海外網以圖文互動的時間軸梳理了中美關系大事記,中國日報網站則利用圖表向外國讀者呈現了習近平成為國家領導人的過程。 視頻也是新媒體的拿手好戲之一。在內容上,既有將中美兩國領導人卡通化的動畫,也有實地采訪中外民眾的“接地氣”作品。 今年以來,以中央媒體為代表的國內媒體紛紛“出海”,利用海外社交平臺傳播中國聲音。在習近平訪美前后,《人民日報》和新華社等媒體在推特、臉譜和優兔等社交網絡實時直播出訪活動,講述中美交流的生動故事,引起了美國媒體和海外網民的關注,也讓倡導中美之間合作對話的聲音更加響亮。 “他是一位非常謙遜的領導人”、“如果我未來的丈夫像他一樣,我會很高興”。人民日報全媒體平臺在視頻網站優兔上發布的英語視頻《誰是習大大》,就“誰是習大大”的問題采訪了15個國家的留學生。這一視頻也引起了CNN、《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等許多美國媒體的注意,CNN甚至還在網站上分析了視頻的配樂。 事實上,習近平訪美之旅受到西方主流媒體網站的集中關注。《紐約時報》派出首席外交事務記者跟隨采訪,并在推特等社交平臺實時發布最新消息;在西雅圖當地報紙《西雅圖時報》網站,習近平的照片出現在網頁的最頂端;在《華盛頓郵報》、美聯社、赫芬頓郵報等媒體網站,相關消息均在持續滾動直播。 抵達現場、歡迎人群、晚宴菜單……在微博上,眾多媒體賬號以及學習粉絲團等草根用戶向網友全景式地展示了習近平的訪美細節。而在大洋彼岸,“推特直播”也在同步進行:習近平講話的英文稿、手舉“歡迎習主席”的華僑華人……這些生動的細節,在兩國的社交媒體互相流動,烘托了出訪的友好氛圍,也凝聚起了兩國人民的情感。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