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保定9月27日電(呂子豪 于俊亮)中國(廊坊)農產品交易會于26日至28日舉行。期間,河北省涿州市在廊坊舉辦“2015·中國(涿州)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峰會”,來自中國農業大學、全國工商聯農業產業商會、中國農業科學院等科研院校的行業專家圍繞中國農業面臨的問題建言獻策。 據全國工商聯農業產業商會會長陳澤民介紹,在發達國家,3%的農業人口供給全國的糧食需求,而中國60%的農業人口卻解決不了糧食的自給自足,每年還需要進口大量的玉米、大豆、棉花等,農業勞動生產率低下已成為制約中國農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陳澤民稱,長期以來,中國的小農經濟、粗放農業和過度開發造成土壤板結和污染。因此,提高科技投入是解決中國農業問題的唯一途徑,從種子的培育、種苗的優化、機械化的種植、收割到后期的深加工,及開拓新的流通銷售渠道,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形成農民增收的完整產業鏈。 涿州市長王彥清透露,河北省政府與中國農業大學簽署合作協議,將在該市建設占地109平方公里的國家級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打造營養健康、生物材料、生物農業和高端農機四大主導產業,培育會展交易、科教服務、健康服務三大支撐性服務業。目前,園區項目引進、基礎設施建設正同步展開。至2030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000億元人民幣。 陳澤民認為,涿州是北京的南大門,首都的后花園,交通便捷,市場潛力巨大,并與眾多農業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擁有現代農業實驗基地。希望國家有關部門推動教育、科技與農業生產相結合,積極支持涿州國家級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建設,引進世界先進農業技術,把涿州打造成農業人才培養基地和現代農業示范基地,“中國農業發展將從涿州走向輝煌”。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道亮表示,“互聯網 農業”將使農業在線化和數據化,通過互聯網數據把土地、肥料、種子、科技和勞動力等要素統一優化配置組合,形成新的業態,給傳統農業的生產方式、管理方式、經營方式、服務方式和農民的生活方式帶來全新變革,達到提質、增效、增收、生態、安全的目標,使企業盈利,農民增收。 據悉,由河北省人民政府與中國農業大學主辦的“2015·中國(涿州)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峰會”,以“貫徹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匯聚現代農業科技優勢資源,打造世界一流‘農業硅谷’”為主題,探索高新技術農業發展的趨勢與未來。(完) |
相關閱讀:
- [ 09-27]李建國不再擔任福建省人大常委會農業與農村工作委員會主任
- [ 09-26]中美兩國農業部續簽農業及相關領域合作諒解備忘錄
- [ 09-26]漳州成立省內首家有機肥行業協會 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 [ 09-26]李建國不再擔任福建省人大常委會農業與農村工作委員會主任 鄭柵潔不再擔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職務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
- [ 09-26]中美兩國農業部續簽農業合作備忘錄 |教育部計劃招收退役大學生士兵讀研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