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市門頭溝區的北京大峪中學探索具有學校鮮明特色的育人模式,打造“山谷書院”,開發特色科技課程。圖為老師在雕刻版畫課堂上輔導學生們。 杜燕 攝 位于北京市門頭溝區的北京大峪中學探索具有學校鮮明特色的育人模式,打造“山谷書院”,開發特色科技課程。圖為學生們在探究“鎖的秘密”。 杜燕 攝 中新網北京9月27日電 (記者 杜燕) 擇校、減負等問題是基礎教育領域受北京市民長期關注的問題。北京近年來打出保障公平、促進優質、深化改革的組合拳,以優質資源實質性擴大重組撬動義務教育階段“擇校熱”實現突破,以考試評價制度改革為杠桿撬動減負和素質教育實現突破,效果逐步顯現,學生、家長以及教師的獲得感不斷增強,北京市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 城鄉教育差距逐年縮小 “十二五”期間,北京市把“健全更加公平的教育公共服務體系”作為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為了縮小城鄉教育差距,2012年北京市啟動《北京市中小學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2~2014年)》,明確提出要加快推進“城鄉新區一體化學校建設”,并連續三年將其列入市政府折子工程;2014年北京市推進構建北京教育“新地圖”,義務教育階段入學辦法更加規范,系列措施的出臺意味著被市民詬病已久的“共建”入學方式被取消、過多過濫的“特長生”入學方式受到嚴格監管。同時,2014年起北京全面取消普通高中招收擇校生,還提出要在功能核心區和城市功能拓展區開展優質高中部分招生計劃分配工作,為促進義務教育均衡化創造有利條件。 以門頭溝為例,該區“十二五”期間總投資約25億元,建設規模約44萬平方米,完成新建、改建中小學及幼兒園38所,約占全區學校總數的60%。在此基礎上,該區科學規劃和調整教育布局,山區實現每個鄉鎮一所寄宿制中心小學、一所中心幼兒園,初中學校根據實際情況適當集中;將門城地區劃分為北部、中部、中南部和南部地區四個教育帶,各區域內都形成了包含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的“一體化”教育服務鏈,每個教育帶都有優質學校帶動,保證了優質教育資源均衡分布,形成了門頭溝區優質教育新地圖。 此外,該區通過引進的“鳳凰”引領和帶動本區教育質量整體提升。比如,該區引進了人大附小、實驗二小,引進了北京八中、景山學校、首師大附中等,逐步改善門頭溝區的教育品質;近五年來,面向全國引進13名高端教育人才,還成立了以北京市基教研中心特級教師為主持人的名師工作站門頭溝分站,幫助培養青年教師。 該區教委主任李永生表示,培養與引進實現了我區特級教師共17人,是2012年的3倍。同時,該區每年流失教師的情況得到改善,“前些年,每年申請出區出系統的老師多達百十來人,2013年開始每年穩定在30人以下,且出區的同志多數是因為家住在遠郊區縣進行的正常調動。” 中招統籌招生等新政推進教育公平 以招生入學改革撬動整個基礎教育領域改革,在去年推出系列中招新政的基礎上,今年北京推出的系列中招新政備受考生和家長的認可。 值得注意的是,中招第二批次除優質高中名額分配比例由去年的30%提高至40%外,還新增三類“市級統籌”招生途徑,尤其為遠郊區縣普通初中校畢業生提供了接受優質高中教育的更多選擇。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北京新推出的三個“市級統籌”計劃共計招生2242人,報考總人數為12479人,總體報錄比接近6:1,西城、東城、海淀投放的指標讓其他區縣每一所學校都能夠享受到市區優質教育資源,間接為其他13個區縣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更多留在本區縣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發揮了積極作用。 數據顯示,通州區2013年這一錄取率為不足30%,2014年超過了40%,今年則又進一步超過了50%。門頭溝2013年中招優質教育資源學校錄取率(指被錄取到示范高中學生所占的比例)約為30%,2014年和2015年均超過了40%。 延慶縣教委主任魏旭斌介紹,該縣一中名額分配招生比例從2011年的5.45%,提高到去年30%、今年的37.9%,使得每所初中學生都有升入優質高中的機會,特別是那些在本校有優勢但在全縣成績不突出的農村學生,“這很利于控制縣域內學生流動、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他認為,中招統籌指標分配到所有初中,一方面惠及郊區初中,另一方面遏制名校跨區掐尖,利于本區縣高中發展。 今年,該縣共有42名學生通過市級統籌被市區名校錄取,涉及14所初中,幾乎每所農村中學至少有1名學生升入市區名校。同時將指標分散分配,避免集中錄取區縣高分段學生,保護了本縣高中生源,利于縣內高中辦學和質量提高。 眾多普通初中校成百姓眼中優質校 不比入口生源,只比拼教育加工力,在近兩年中高考改革新政的撬動下,北京中高考成績普遍提高,區域和校際分數差距進一步縮小。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北京市中考全市平均分比2014年提高了10分,各區縣校際平均分數差距普遍縮小,一批普通初中校進步明顯。 2015年,門頭溝區中考共1367名考生,560分以上高分段14人,500分以上537人,占考生總數的40%,漲幅高達46%。同時,各科平均分提高幅度很大,該區原來的初中薄弱學校坡頭中學,經過改革實現大峪中學托管后,中考平均分提高了近30分,為全區最高。 今年,全市統籌優質高中在門頭溝區招生學校為26所,計劃數為73人。由于招生計劃直接下到各初中學校,使得再偏遠的初中生,也有機會到市內優質的高中就讀。比如地處深山區的清水中學的一位考生通過統籌一順利進入了北師大二附中學習,這在以前是沒有過的。 以密云縣為例,今年中考,該縣所有20所初中校前20名考生平均分均在500份以上,平均分連續三年呈現攀升趨勢;2013年、2014年密云縣只有三所學校每年有9名學生被城區10所優質高中校錄取,2015年20所初中校每校均有一名被城區10所優質高中小錄取,山區和平原的孩子真正受益。 高考改革讓遠郊區縣學生收獲更多紅利 伴隨著各區縣整合拓展優化教育資源,郊區學生在家門口也享受到了優質教育資源。今年高考,郊區縣的孩子們有了切切實實的“實際獲得”,高考成績顯著提升。 數據顯示,今年延慶縣高考本科上線率首次突破了80%大關,達到了87.23%;密云達到了84.9%,懷柔達到了80.3%。與去年相比,各區縣本科上線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門頭溝區增幅達21%,延慶縣增幅為14.96%,大興區增幅為10.35%,懷柔區增幅達13.1%。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各區縣涌現出一批“加工能力”強的學校,如門頭溝區大峪中學今年600分以上考生人數比去年提高了73%,這些高分考生絕大多數理綜都取得了高分,校方將這種成績歸結為近年來學校開設的獨居特色的“山谷課程”。 門頭溝區育園中學教師萬靜表示,該校從生源來講是門頭溝區的墊底校,但教師們達成共識:成績好的學生要培養,成績差的要造就,方顯教師之教育使命。 她介紹,學校開發和實施新的課程體系,讓課程“活而有序”,讓學生真正做課堂的主人,由重教向重學、教學模式化向教學個性化轉變,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想學”、“好學”、“樂學”初顯。“今年131人參加高考,一本進線10人,二本進線112人,讓師生們信心滿滿。”(完) |
相關閱讀:
- [ 09-27]福清美佛兒學校收16.8萬教育儲蓄金 只能退4.5萬
- [ 09-27]學校無MBA項目資質 女子三年苦讀歸國學歷不被認可
- [ 09-26]金牌教練李祖年:上海棋手成績斐然 望學校體教結合
- [ 09-26]國內第一家獼猴表演學校“開學”
- [ 09-26]國內第一家獼猴表演學校“開學”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