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石家莊9月27日電 題:在華歡度中秋節的外國留學生 中新社記者 王天譯 肖光明 崔濤 22歲的尼日利亞青年吳文仲從來沒有像今天一樣思念家人,來中國留學3年至今未回過家鄉的他難以控制住對親人的思念。吳文仲遠在尼日利亞的父母也邀請親朋好友通過電話傳達對他的思念,和他一起度過中國的中秋節。 據統計,截至2013年,共計有來自200個國家和地區的356499名外國留學人員分布在中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22歲的吳文仲來自尼日利亞聯邦共和國,現在是河北師范大學的一名留學生。他擁有著黝黑的面孔,卻操著一口流利的中文。從他的嘴里經常能說出一些中國的成語,中國的相聲、武術、京劇他也很擅長。 “在中國,尼日利亞的留學生很多,而中國的習俗也漸漸傳到了尼日利亞。”吳文仲說,在他們國家很多人開始熟悉中國。 據介紹,今天尼日利亞當地的孔子學院也邀請當地民眾一起過中秋節。 23歲的尼日利亞女孩喬瑪認為月餅很好吃,她喜歡中國的食物,最喜歡的是餃子和烤鴨。她剛剛和母親視頻聊天,給母親描述中國的節日習俗和月餅,邀父母一同過節,母親對此很感興趣,并希望品嘗中國月餅。 喬瑪在中國攻讀碩士學位,她興趣很廣泛,學習了書法、京劇、舞蹈等一些中國傳統文化。她以后的夢想是回到尼日利亞當一名教師,將學到的知識傳授給當地的學生。 20歲的塞娜來自哈薩克斯坦,雖然她來到中國只有一年時間,但是中國的文化讓她終生難忘。今天,塞娜準備晚上給家人送去祝福,邀父母一同過節。 這個哈薩克斯坦女孩目前也存在著苦惱,她已經漸漸習慣中國的生活,家鄉的節日經常忘記。“朋友們很驚訝我忘記家鄉重要的節日,我卻常常在中國的節日向他們送去問候。” 塞娜對繪畫很感興趣,看了河北的剪紙和年畫后,她非常驚訝,希望能學習這些中國的傳統文化。 12歲的吳妮嘉是印度尼西亞的華人,她和全家人都來到了石家莊學習漢語。“今天晚上,我們全家人第一次一起在中國過中秋節。” 吳妮嘉對中國的古典樂器很感興趣,她正在學習古箏和漢語歌曲。“雖然中國的文化和印尼的不太一樣,但是很有意思,我作為一名華人感到很自豪,現在正在努力學習中國文化。”(完) |
相關閱讀:
- [ 09-27]中外詩人中秋夜瘦西湖五亭橋吟詩作對共賞月(圖)
- [ 09-27]中秋恰逢“超級月亮” 乘“賞月航班”睹滿月風采
- [ 09-27]中秋月圓 重慶關岳廟岳飛銅像在臺灣佛光山安座
- [ 09-27]古巴情侶舞者在哈爾濱的第一個“中秋”
- [ 09-27]“圓?夢”中國?鼓嶺2015第二屆中秋國際詩樂會 精彩進行中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